[发明专利]一种双塔双炉膛气固混燃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8285.X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觉;王继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H3/06 | 分类号: | F24H3/06;F23B90/06;F24H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狄宗禄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塔双 炉膛 气固混燃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燃料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粒状和粉状固体燃料的燃烧技术设备,特别是一种双塔双炉膛气固混燃热风炉。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燃烧煤粉的燃烧设备种类较多,如直流式、涡流式、回流式等。这些煤粉燃烧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煤粉的粒径要求很高。只有当煤粉的粒径小于20μm时,煤粉才能像液体燃料一样,随着空气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着火燃烧和燃烬。由于炉膛的体积有限,空气穿过炉膛的时间较短,所以,当煤粉的粒径大于20μm时,煤粉有可能燃烧不烬,并有可能从燃烧的气流中沉降在炉膛的底部,降低燃烧效率。而粒径小于20μm的煤粉需要专用设备,且储存期超过20天后,煤粉易结块,需进行二次粉碎。所以,煤粉燃烧炉一般多用于发电、供暖等大、中型企业,并配备有粉碎、分级等煤粉生产设备。
同样,燃烧稻壳等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炉,如回转式、振动式、往复式和固定床式等,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燃烧室中设计有运动或固定的炉排,将燃料置于炉排之上,燃烧所需的大部分空气从炉排下方穿过炉排及炉排上的燃料。由于炉排处于高温、多灰的环境中工作,使燃烧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且空气穿过燃料层燃烧时的氧化面积比燃料完全悬浮于空气中燃烧时的氧化面积小得多,因而燃烧温度和燃烧效率比无炉排的悬浮燃烧炉低。
申请(专利)号为99251885.7的“粉末状生物质燃烧炉”,提供了一种粉末状生物质燃烧炉,它包括炉壳,设于炉壳内的中空炉胆,其特征在于在炉壳与炉胆之间设有暖风套,中空炉胆内至炉顶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燃烧通道。它使燃烧室自然形成负压区,并从炉底和炉壁周围获得空气,不用风机即可产出高热值燃气,且烟尘少,清洁卫生。
申请(专利)号:200820017289.8“一种多功能生物质燃烧炉”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物质燃烧炉,它设有底座、炉体、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膛、炉篦,要点是在炉膛的一侧设有带点火口的燃烧室,在燃烧室的上部连接燃料进入装置,在炉膛的另一侧设有下加热室并在其下面设有下水套,在炉口的上面设有上加热室以及上水套,在上水套和下水套之间通过水套连接管相连通,在炉体的底部设有集烟室并分别与上烟管、下烟管相连通,集烟室在伸出炉体的突出部上安装烟囱。
申请(专利)号为200820026714.X的“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燃烧炉”,支架上支撑有炉台和炉芯,炉台上端开有主炉口、副炉口和排烟口,支架上的一炉壳内的下部固定有一炉篦托,炉芯落座在炉篦托上,炉芯与炉壳间具有空隙,炉芯进料口上接有的进料管穿出炉壳,炉芯的上端落座有的炉头的下端面上具有若干通道,该通道和炉芯与炉壳间的空隙连通,炉壳的下部开有进风口,炉篦托上的通风口与自身下方的炉壳内的空间、炉芯的内腔及炉芯与炉壳间的空隙连通,炉篦托的底部固定有一对托架,一活动炉篦插在托架与炉篦托间。
申请(专利)号为200710053977.X的“横向封闭燃烧高效环保节能直燃式生物质炉”,包括由前、后、左、右侧面板,上面板和底板组成的炉体,在上面板左侧开有座锅口,在上面板右侧上下位置开有一个拔气筒口和一个加料口,在加料口上竖立一个加料仓,加料仓下端壁一侧开有进风孔,另一侧截去一块为滑料口,在加料口下端的炉体内设有倾斜的滑料板箅,滑料板箅下端与炉膛中的炉箅连接为一体,滑料板箅上端的炉体右侧面板上开有进风孔;在座锅口内一侧设有弧形立式隔板形成弧形火道,弧形火道前端与炉膛连通,后端与拔气筒口连通。在助燃动力拔气筒的作用下,使炉内形成合理的负压从连续加料到连续燃烧,弧形立式隔板形成的半环形火道,延长了火焰在炉腔内旋转燃烧的行程,形成了可燃物二次燃烧的合理条件,上火快、火力猛、无烟排放、节能、环保、效率高。
申请(专利)号为200910303537.4的“一种生物质炉具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涉及一种生物质炉具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生物质炉具燃烧器包括生物质炉和空气助燃器,生物质炉设有加料门和烟气出口,空气助燃器的两端与生物质炉的内侧相连接,空气助燃器的两侧面与生物质炉内壁相离,空气助燃器主要由支架和补气管组成,补气管的两端与支架相连接,补气管至少有2根且补气管之间留有间隙,补气管上设有若干补气口,支架上至少设有一个进风口,支架内设有与补气管管口相连接的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业学院,未经武汉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称平衡式导流器装置
- 下一篇:新型节能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