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捻度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8228.1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苏旭中;刘新金;谢春萍;俞洋;徐伯俊;葛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7/02 | 分类号: | D01H7/02;D01H7/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变 环锭纺 纺纱 捻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短纤维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涉及安装在环锭纺细纱机牵伸装置下游,通过机械方式改变纱线纺纱段捻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而加捻是短纤维纺纱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前罗拉输出的纱条经导纱钩,穿过骑跨在钢领边缘上的钢丝圈,绕紧套于锭子的筒管上,锭子回转时,由于纱条张力的牵动,使钢丝圈沿着钢领回转,纱条因此获得捻度。在传统的纱加捻过程中,只有一个加捻点,即在钢丝圈处,它把整个加捻过程划分为两个加捻区域。而前罗拉至钢丝圈间由于导纱钩的存在,又可以分为纺纱段和气圈段。在捻回传递过程中,由于导纱钩在纱条圆周方向的摩擦对纱条转动起着阻碍作用,产生捻陷现象;纱条通过钢丝圈时受到摩擦阻力,产生阻捻现象。因此,在整个加捻过程中纺纱段的捻度最小,也是断头最容易产生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新的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捻度的装置,并将其应用于环锭纺纱工艺中,提供的装置可以提高或降低纺纱段的捻度,提高加捻效率,改变纱线内部纤维的应力分布,减少纺纱过程中断头问题,不会加剧导纱钩处的捻陷效应,整个装置便于安装、维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捻度的装置,配置在细纱机中牵伸部的最终成对送出罗拉的下游,该装置主要是由支架和加捻器等组成。
所述的一种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捻度的装置的加捻器主要由带有导纱环的中空转子、叶片、一对上下轴承、压缩气嘴等构成。中空转子是由陶瓷等高耐磨材料制成,通道光洁;导纱环为弧形,由高耐磨材料制成,表面光洁、不挂花。
所述的一种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捻度的装置工作时,纤维须条依次穿中空转子、绕导纱环、穿导纱钩,通过压缩气嘴将压缩空气引入加捻器内,压缩空气的压力驱动叶片带动中空转子高速转动,从而给纤维须条在纺纱段提前加捻。
本发明可以应用在进行细纱机技术改造,依靠压缩空气驱动带有导纱环的中空风叶转子装置来改变纺纱段的捻度,从而有利于增强纺纱段须条的强度,减少纱线的设计捻度,提高加捻效率,改变纱线内部纤维的应力分布,减少纺纱过程中断头;该装置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安装简便、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环锭纺纱中,纱线通过锭子转动带动纱管(7)转动,带动钢丝圈(8)沿着钢领(9)跑道转动,从而将捻度传递到前罗拉(2)与前胶辊(1)握持处的须条(16)处。由图1与图2所示,一种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捻度的装置主要是由支架(4)和加捻器(3)组成,安装在前罗拉(2)钳口与导纱钩(6)之间,采用螺丝(5)固定在车台面(10)上;所述装置的加捻器(3)主要由带有导纱环(12)的中空转子(14)、叶片(13)、一对上下轴承(15)、压缩气嘴(11)等构成。
装置主要工作方式为:纤维须条(16)从前罗拉(2)与前胶辊(1)握持处输出后,先穿过中空转子(14)通道,再绕过导纱环(12)后通过导纱钩(10),纱线通过导纱钩(10)后再通过锭子的转动来带动钢丝圈(8)沿着钢领(9)跑道转动将纱线加捻并卷绕到纱管(7)上;在此过程中,通过压缩气嘴(11)将压缩空气引入加捻器(3)内,压缩空气的压力驱动叶片(13)带动中空转子(14)高速转动,从而给纤维须条(16)在纺纱段提前加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