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器弹簧座螺旋升程检测量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8096.2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熊亮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弹簧 螺旋 检测 量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座升程量具,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弹簧座螺旋升程检测量具。
背景技术
弹簧座产品一直都是减振器设计过程中的难点,其中弹簧座的螺旋升程更是影响减振器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如图1和图2所示,弹簧座是一个外形较复杂的零件,各产品弹簧座外形上虽有差异,但其设计原理、装配原理是相同的,其中的螺旋面升程(即b点、c点、d点、e点分别相对于a点的纵向距离)是其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减振器总成装配时,螺旋弹簧与弹簧座能否贴合良好、稳固、不歪斜,若升程超标情况严重者还将导致减振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响、失效等质量问题。在弹簧座设计输入时,有时是厂家直接提供实物进行逆向反求,在对弹簧座进行测量时由于弹簧座不易定位,使其对弹簧座测量不准;有时则是厂家直接提供图纸,在输出后加工完弹簧座,在以前对弹簧座检测中,用高度尺进行换算高度差进行检测或是用三坐标直接读数进行测量,但由于弹簧座不易定位与减振器存在角度的问题,使其对弹簧座测量不准,在生产弹簧座厂家与验收弹簧座厂家之间经常不能达成统一,而且在生产弹簧座时不能达到在线检验和批量检验;此后也有针对弹簧座螺旋升程设计成固定柱配合厚度塞尺进行检测的,但也存在操作不便的情况,并且有些弹簧座的螺旋升程不易塞塞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振器弹簧座螺旋升程检测量具,它能够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检测问题,解决了弹簧座不易定位、测量不准的问题,而且能够使弹簧座在工作位置同时对几点进行检测,同时也解决了弹簧座不能在线检验和批量检验的问题,在同类产品检测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器弹簧座螺旋升程检测量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标准座和数根可上下伸缩的测量柱。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柱通过弹簧与底座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弹簧孔,所述弹簧位于弹簧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柱由外部的套管及套管内部的伸缩柱构成,所述套管与底座固接,所述伸缩柱通过弹簧与套管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方设有测量座。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柱侧壁设有公差带。
作为优选,所述标准座和测量柱穿过所述测量座。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柱上公差带的下公差与测量座上表面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柱位于测量座下方的部分设有止挡台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根据测量柱的伸缩变化量来判定弹簧座螺旋升程是否合格,通过标准座穿过弹簧座孔对弹簧座进行定位,具有使用方便、测量准确的特点,解决了弹簧座不易定位、测量不准的问题,而且能够使弹簧座在工作位置同时对几点进行检测,同时也解决了弹簧座不能在线检验和批量检验的问题,在同类产品检测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另外,将所允许的公差带设置在测量柱侧面,可方便直观地检测,检测时无需对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快速得出弹簧座螺旋升程是否合格的结论。
附图说明
图1为减振器上弹簧座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测量柱;21、套管;22、伸缩柱;3、标准座;4、弹簧孔;5、弹簧;6、公差带;7、垫板;8、螺钉;9、止挡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一种减振器弹簧座螺旋升程检测量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标准座3和数根可上下伸缩的测量柱2,标准座3是与弹簧5座孔相适应的固定柱,测量柱2通过弹簧5与底座1相连,在底座1上设有弹簧5孔4,弹簧5位于弹簧5孔4内,弹簧5的弹力大于弹簧5座的重量,弹簧5的上端和测量柱2相连,其下端和底座1的弹簧5孔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