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锌硫化矿强化分散低高碱度部分优先混合浮选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8074.6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1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蓝卓越;黎维中;黄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D1/012;B03D1/08;B03D101/02;B03D101/04;B03D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 强化 分散 碱度 部分 优先 混合 浮选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锌硫化矿强化分散低高碱度部分优先混合浮选技术,这是一种铅锌硫化矿选别技术。
背景技术
铅锌硫化矿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冶炼的物料,通常是铅锌矿物(方铅矿和闪锌矿)共伴生,而且其中还伴生有银、铟、锗、镓等稀贵金属,在选矿和冶炼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综合回收。我国铅锌硫化矿的一个特点是低铅高锌高硫,通过选矿作业可获得铅精矿、锌精矿和硫精矿三种产品,稀贵金属在三种精矿产品中不同程度得到富集,从而得以综合回收。目前,铅锌硫化矿最常用的选别方法是高碱度全优先浮选工艺技术,浮选工艺中,原矿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0%,以石灰为调整剂,将矿浆pH值调整到11.0以上,以硫酸锌为闪锌矿的抑制剂,在高碱度下黄铁矿和闪锌矿均受到强烈抑制,以乙硫氮为捕收剂,二号油为起泡剂,优先浮选出方铅矿,经过三次精选得到合格的铅精矿。选铅尾矿继续加石灰将pH值调整到11.5-12.0,抑制黄铁矿,用硫酸铜活化闪锌矿,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二号油为起泡剂,浮选出闪锌矿,经过三次精选得到合格的锌精矿。选锌尾矿再选硫,以硫酸为活化剂,将矿浆pH值调整到6.0,使黄铁矿得到活化,再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二号油为起泡剂浮出黄铁矿,最终得到硫精矿。在此过程中,伴生银主要富集在铅精矿中,在铅的冶炼过程中得到综合回收;伴生铟主要富集在锌精矿中,在锌的湿法冶炼中得到综合回收。该工艺技术的优点是流程简单,操作容易,但也存在以下缺点:(1)在选铅作业中的高碱度环境下,虽然黄铁矿和闪锌矿得到有效抑制,有利于提高铅精矿品位,但部分银矿物也受到抑制,降低了贵金属的回收率(<55%)。同时,如果矿石中含有部分易浮的脆硫锑铅矿,该矿物在高碱度下也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了铅的回收率。(2)在含泥较多(包括原生矿泥和次生矿泥)时,在高碱度环境中矿浆的分散性较差,铅的选别指标受到的影响较大,回收率较低(<65%)。(3)整个工艺流程存在“强压强拉”的现象,在优先选铅作业中用石灰和硫酸锌强烈抑制黄铁矿和闪锌矿,在选锌作业中,需要加入较多的硫酸铜活化闪锌矿;在选硫作业中,需要加入较多的硫酸活化黄铁矿。因此造成药剂消耗量大,中矿循环量大,后续的作业设备容易形成硫酸钙结垢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常规高碱度全优先浮选工艺中的铅银回收率低和“强压强拉”造成的系列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铅锌硫化矿强化分散低高碱度部分优先混合浮选技术,该技术是强化分散低高碱度铅锌硫化矿选别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铅以及铅精矿中银的回收率,而且能够减少石灰和其他浮选药剂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优先选铅,再进行锌硫混浮、锌硫分离和选硫作业,得到铅精矿、锌精矿和硫精矿;其中以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在低碱条件下用选择性好的捕收剂优先浮出部分易浮的方铅矿和银矿物,然后在高碱条件下用捕收能力较强的捕收剂浮选剩下的方铅矿,选铅尾矿再进行锌硫部分优先混合浮选、锌硫分离和选硫作业,最后得到铅精矿、锌精矿和硫精矿。
在磨矿过程中加入分散剂,该分散剂不仅具有矿浆分散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助磨效果,使磨矿细度趋于合理,避免过粉碎和矿泥的“罩盖”效应。加入石灰将矿浆pH值调节到9.0~9.5,以硫酸锌和亚硫酸钠为闪锌矿抑制剂,以对方铅矿选择性好的丁铵黑药和乙硫氮为捕收剂,优先浮选部分可浮性好的铅矿物。然后再以石灰为调整剂,将矿浆pH值调整至11.0~11.5,以硫酸锌为抑制剂,丁黄药和乙硫氮为捕收剂,进行二次铅粗选,浮选出难浮的铅矿物。通过强化分散和低高碱度的两次选别,有利于提高铅的回收率和铅中银的回收率。选铅的尾矿不再添加石灰,直接加硫酸铜活化,以丁黄药为捕收剂浮出闪锌矿和部分易浮的黄铁矿,锌硫混合精矿再进行锌硫分离浮选。选锌尾矿加硫酸活化,以丁黄药为捕收剂浮出剩下的黄铁矿。这样,通过部分优先混合浮选的锌硫分离技术,降低了石灰和硫酸的用量,减少了中矿的循环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