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食品级溶剂油的加氢处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17765.4 申请日: 2011-10-18
公开(公告)号: CN103059974A 公开(公告)日: 2013-04-24
发明(设计)人: 王哲;高晓冬;屈锦华;陈若雷;郭庆洲;卫剑;李洪宝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0G67/02 分类号: C10G67/02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王景朝;庞立志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产 食品级 溶剂油 加氢 处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一种在存在氢的情况下精制烃油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生产芳烃含量几乎为0的食品级溶剂油的加氢方法。

背景技术

在炼油工业的深加工过程中,煤油馏分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精制煤油馏分可以生产灯油、喷气燃料以及各种溶剂油产品。其中的溶剂油,尤其是食品级的溶剂油产品具有较好的价格和出路,是煤油馏分后加工过程中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以煤油原料生产溶剂油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将直馏煤油进行深度精制处理,将产品的芳烃含量降低至一定要求以下;然后切割为窄馏分产品用作气雾剂溶剂、油墨溶剂、化妆品调以及铝薄轧制油等产品。

传统的煤油精制方法是白土精制法。但是该方法获得的产品质量低,且具有收率低、设备腐蚀严重和产生的“三废“多等缺点,已逐步被淘汰。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通过加氢精制技术,获得芳烃含量合格的溶剂油产品。主要的工艺流程有:分子筛脱蜡+溶剂加氢,高压单段深度加氢等。但是,采用上述的工艺生产溶剂油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且难以实现生产芳烃含量为0的食品级溶剂油产品。

US 5608025公开了一种两步法芳烃饱和工艺。原料先后经过两个串联的反应器,反应器之间没有分离设施。两段反应均为非贵金属催化剂。芳烃转化率大于50%时,反应压力需在10.0MPa以上。

US 5183556公开了一种柴油顺逆流两段脱芳烃工艺。第一段采用顺流操作,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二段采用逆流操作,采用贵金属催化剂也可以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可以生产芳烃含量在5~10v%的清洁柴油产品。

US 5435907公开了一种中间馏份深度脱芳烃方法。使用一种以活性碳为载体的催化剂,处理160~250℃的原料,在380℃,10.8MPa和氢油体积比大于700Nm3/m3的条件下,可以将芳烃含量32%降低至10%以下。

CN1769391A公开一种溶剂油的加氢改质方法。本发明以含有汽油、煤油、柴油中一种或几种馏分的石油馏分为原料,在氢气存在和适宜条件下与包括含Beta沸石的加氢改质催化剂接触反应,在含Beta沸石加氢改质催化剂床层之前和/或之后,可以设置预精制催化剂床层和后精制催化剂床层。本发明主要用于溶剂油加氢改质过程,可以较大幅度降低产品密度及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生产食品级溶剂油的加氢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

(1)煤油馏分或轻柴油馏分原料油与氢气I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区,与非贵金属加氢处理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

(2)第一反应区的流出物进入高压气提塔,采用氢气II气提脱除硫化氢和氨,得到净化后的第一反应区的液相流出物,

(3)步骤(2)所得的第一反应区的液相流出物与氢气III混合进入第二反应区,在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深度脱芳反应,

(4)第二反应区的流出物进入分离系统和分馏系统,

其中第二反应区的反应温度比第一反应区的反应温度低50~200℃,第二反应区的反应压力比第一反应区的反应压力低1.0~4.0MPa,优选第二反应区的反应温度比第一反应区的反应温度低80~150℃。

所述原料的煤油馏分的馏程为180~260℃,轻柴油馏分的馏程为205~350℃,可以是不同来源的煤油馏分和轻柴油馏分,优选为直馏煤油或直馏轻柴油。

在步骤(1)中,煤油或轻柴油馏分原料油与氢气I充分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区,在加氢精制条件下与非贵金属加氢处理催化剂接触,发生烯烃饱和反应、加氢脱氮反应、加氢脱硫、芳烃饱和等反应。第一反应区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70~450℃,氢分压5.0~15.0MPa,氢油体积比60~1000Nm3/m3、体积空速1.0~5.0h-1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在步骤(2)中,第一反应区的流出物先经过高压气提塔,采用氢气II气提脱除硫化氢和氨等杂质后,得到净化后的第一反应区的液相流出物。所得的净化后的第一反应区的液相流出物中,硫含量小于10μg/g,氮含量小于2μg/g,芳烃含量小于5%,多环芳烃为0。

高压氢气气提塔的操作条件为温度200~350℃,氢分压5.0~15.0MPa,氢油体积比60~300Nm3/m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7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