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7382.7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6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简元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曾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提升亮度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液晶显示器主要采用面板和背光模组的组合结构,背光模组主要提供亮度均匀的面光源,面板对光学进行调制以实现显示的功能。现行的背光模组会通过外框的弯折设计去固定导光板,并且将背光源放置在外框的弯折处内,然而为了达到薄型化的设计,相对背光模组的设计会将背光源及电路板做成反组架构,使背光源极电路板黏贴于导光板的上方,但是,反组架构下,要将背光源黏贴在外框的弯折内较为不易,因此反组架构组装大多会先将胶框与背光源固定,然后再将此部件与导光板结合,进而取代外框的弯折。上述的组装方式会需要用到双面胶固定背光源与导光板,而双面胶会影响背光亮度与光学质量。此外,胶框无法像外框弯折设计,能够紧密的将背光源与导光板结合。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背光模组,以更好地将背光源与导光板紧密结合,并可以提升背光亮度与光学品质,是业内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面胶会影响背光亮度与光学质量,且背光源与导光板不能紧密结合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外框、反光板、电路板、背光源及导光板。外框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反光板位于外框的容置空间,且反光板的上、下壁分别贴合于外框的上、下壁。电路板黏贴于反光板上壁的下表面。背光源固定于电路板的下表面上且与反光板的下壁贴合;导光板贴合背光源夹设于电路板与反光板下壁之间。
优选地,电路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优选地,背光源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荧光灯。
优选地,电路板与反光板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或其它粘性材料黏贴。
优选地,反光板的侧壁与外框的侧壁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设置有背光源的电路板;黏贴电路板于反光板上;翻转黏贴有电路板的反光板,形成一弯折;提供一外框,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推动翻转后的反光板以于外框的容置空间;提供一导光板以推动反光板至外框内部。
优选地,电路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优选地,背光源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荧光灯。
优选地,电路板与反光板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或其它粘性材料黏贴。
优选地,反光板的侧壁与外框的侧壁相接触。
采用本发明组装简便,且将反光板设计成弯折状可以使导光板与背光源能紧密贴合,并提升了背光亮度与光学质量。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A~3C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参照图1,背光模组1包括:外框10、胶框11、背光源12、电路板13、反光板14及导光板15。外框10具有第一侧壁101与第二侧壁102,胶框11架设于外框10的第二侧壁102上并与外框10的第一侧壁101及第二侧壁102组成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反光板14位于外框10的第二侧壁102上,电路板13位于胶框11的下方,背光源12位于电路板13的下方,导光板15位于反光板14上,且位于电路板13的下方,导光板15与电路板13之间以双面胶16将导光板15与电路板13及背光源12黏贴。此种方式中,要将背光源12黏贴在外框10的弯折内较为不易,因此,只能先将胶框11与具有背光源12的电路板13固定,然后再通过双面胶16将电路板13及背光源12黏贴于导光板15的上方以使导光板15与背光源12结合。这样,双面胶16会影响背光亮度与光学品质。此外,胶框11无法像外框10的弯折设计,能够将导光板15与背光源12紧密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