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7276.9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严桂香;荣金莲;宋学军;陈继无;沈远香;熊岳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32 | 分类号: | D01H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1402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纤维 并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采用传统纺纱的设备和工艺进行纺纱时,适纺纤维的长度越长,成纱的条干越均匀,成纱的强力越高,纺纱的断头也越少,而主体长度低于20mm的短纤维很难用传统的纺纱方法成条纺纱,即使纺成条,条干水平也很差,难以纺制成纱。但是,在纺织加工中,这部分短纤维的量大约占全部纤维加工量的30%或以上,如在苎麻纺织加工中,苎麻精梳落麻的量就约占苎麻纤维加工量的50%或以上,如果对其不加以开发利用,提高其商业附加值,就会造成生物质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纺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各种新型纺纱的设备和工艺,如赛络菲尔纺、紧密纺、缆型纺和嵌入式复合纺等纺纱方法。其中,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将两根短纤维粗纱进行牵伸并与喂入的两根长丝汇合,加捻后卷绕在细纱筒管上制成成纱。根据两根短纤维粗纱和两根长丝的相对位置不同,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纺成各种结构的纱线。由此可见,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更为合理地解决短纤维纺纱的技术难题,为短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采用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来开发利用短纤维,需将短纤维进行清花、梳棉、并条和粗纱等工序,从而制成嵌入纺粗纱,提供给后续的纺纱工序。其中,并条是将6根~8根的生条喂入并条机进行并合和牵伸,得到熟条。根据实际生产加工中各个因素来综合考虑,曲线牵伸型并条的常规方法包括:总牵伸倍数为(1~1.15)×并合数;头道并条(头并)和末道并条(末并)中后区牵伸的倍数一般相等,均在1.3~1.7之间;罗拉握持距为纤维的品质长度+(3~15)mm。但是,采用上述常规的并条方法进行加工时,所得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较差,不利于制成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进而给后续的嵌入式复合纺纱带来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并条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利于后续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包括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述头道并条包括将短纤维条进行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所述末道并条包括将经过所述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包括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70~1.74。
优选的,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1~1.25。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伸包括:
将短纤维条依次经过第四罗拉、第三罗拉、第二罗拉和第一罗拉进行牵伸。
优选的,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心距为46mm~50mm。
优选的,所述第三罗拉与第二罗拉的中心距为45mm~48mm。
优选的,所述第二罗拉与第一罗拉的中心距为6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伸包括:
将短纤维条依次经过第四罗拉、第三罗拉、压力装置、第二罗拉和第一罗拉进行牵伸。
优选的,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心距为46mm~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包括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述头道并条包括将短纤维条进行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所述末道并条包括将经过所述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包括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中,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本发明将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控制为1.54~1.75,将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控制为1.10~1.30,当第一牵伸后区牵伸和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分别在上述范围时,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大于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使头道并条对纤维条设计定量稍重、含较多前弯钩纤维的短纤维条进行更好地牵伸,末道并条对纤维条设计定量稍轻、含较多后弯钩纤维的短纤维条进行更好地牵伸,从而显著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以便后续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较小的罗拉中心距,使牵伸时短纤维条中纤维的变速点的位置尽量前移,也利于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