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基于即时通讯业务接收到的文件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7166.2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7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邵有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曼***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即时通讯 业务 接收 文件 进行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基于即时通讯业务接收到的文件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业务数据的电子传输方式已经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aging)业务,是一种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的业务。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业务不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其功能日益丰富,成为了包含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起的综合业务,并且被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通过即时通讯技术进行文件传输,已经成为终端通过网络进行业务数据电子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目前即时通讯业务都具备文件传输功能,使用同一种即时通讯业务的终端之间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文件。然而存在一些的使用者,通过即时通讯业务传输带有病毒、木马、脚本等对终端系统安全具有威胁的文件,这些文件如果在终端上被打开或者运行,会对终端系统的安全造成破坏,从而使存储在终端上的信息丢失,甚至直接造成终端用户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保证通过即时通讯业务传输的文件在被终端接收后能够被安全打开是提高网络安全的必须选择。
现有技术中将通过即时通讯业务传输的文件被接收后安全打开的方法有:
第一种方法:针对接收到的文件,获取该文件的属性信息,如果接收到的文件的后缀名为可执行类文件,则采取将可执行类的文件后缀名自动重命名的方法,将接收到的可执行文件改名为非可执行的文件,从而不允许终端执行或者打开这些文件;
第二种方法:利用杀毒软件对接收到的文件进行病毒和木马扫描,在终端系统中嵌入杀毒模块,对接收到的文件进行扫描,查看该文件是否承载了破坏终端系统安全的代码。
上述第一种方法,在终端没有接收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自动修改接收到的文件的文件属性,可能导致最终找不到接收到的文件或者不知道如何打开该文件,在后续操作中,如果想要运行该文件,必须将文件类型重新更改回原来的类型,然后再运行,这时很可能依然会导致承载在该文件当中的代码被执行,从而对终端系统安全造成破坏。并且如果文件是以压缩包的形式进行传输的,就不能够采用重命名的方式保证终端系统的安全。
上述第二种方法,依赖于杀毒模块的病毒库和特征码,杀毒模块需要及时更新,由于代码的生命周期很短,如果杀毒模块的更新不够及时,则对接收到的文件进行病毒扫描时,不能够及时判断出接收到的文件是否会对终端系统的安全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通过压缩形式传输的文件(特别是已经加密过的压缩包),杀毒模块不一定能够扫描到文件内容,从而无法识别文件的安全性。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通过即时通讯业务进行传输的文件,如果该文件为带有病毒或恶意脚本程序等不良内容的文件,并不能较好地控制该接收的文件被终端打开后对终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基于即时通讯业务接收到的文件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较好地控制通过即时通讯业务传输的文件在被终端打开后,不会对终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的破坏。
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基于即时通讯业务接收到的文件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判断接收到的通过即时通讯业务传输的文件是否为可疑文件;如果判断结果是可疑文件,则将接收到的文件存储到第一文件存储区域,所述第一文件存储区域为文件隔离运行区域,文件在所述第一文件存储区域中运行时不会对终端的系统安全造成影响;并在接收到用于指示打开第一文件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文件的指令时,将指示打开的文件在所述第一文件存储区域中模拟打开;根据文件模拟打开的执行结果,在确定出该被模拟打开的文件不是安全文件时,将该被模拟打开的文件做删除或隔离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