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用救生舱的防爆外壳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16416.0 | 申请日: | 2011-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咸士玉;杨爱萍;李玉贵;王武魁;刘勇;王进强;祝利涛;许佩霞;申国庆;杨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防爆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矿用救生舱的防爆外壳,属于外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涉及矿用救生舱的外壳。
背景技术
在矿井下施工作业时,经常会有各种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事故发生(主要表现为瓦斯爆炸、塌方等),而且在救援人员前往营救时还经常会有后续事故发生,直接威胁到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矿井下设立一个遇到突发性事故时可供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自我防护的避险逃生设施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由于矿难发生时,矿井下环境十分恶劣,这种避险逃生设施必须具备防火、防毒气、抵抗爆炸冲击等功效。现有的矿用救生舱强度不足,很难承受爆炸冲击力,只能应付一些小事故,不具备抵抗爆炸冲击的功效,而有些矿用救生舱虽然能够抗爆炸冲击,但结构过于复杂笨重,制造成本较高,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重量较轻,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的矿用救生舱防爆外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用救生舱的防爆外壳,由至少两个舱段组成,舱段包括第一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瓦楞面板和底板,瓦楞面板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法兰,另一端焊接有第二连接法兰,瓦楞面板的底部焊接有底板;
多个舱段通过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依次首尾连接。
所述的瓦楞面板的中间部分焊接有连接框,连接框的上部开有两个孔。
所述的瓦楞面板两侧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有至少两个孔。
所述的底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组舱轮。
所述的第一连接法兰开有环形槽,环形槽中安装有与槽形状相适应的密封圈;
多个舱段通过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依次首尾连接时,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配合连接。
所述的瓦楞面板由6mm厚Q345的板材冷冲压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瓦楞面板采用6mm厚Q345的板材冷冲压而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能够承受2MPa的爆炸冲击能力,在降低救生舱重量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救生舱的安全性。
2、本发明的舱段之间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时,耐高温密封圈嵌入连接法兰的槽内,耐高温密封圈靠另一舱段无槽的连接法兰面将其压紧,保证舱段与舱段之间的密封性。
3、本发明的连接框上部开有两个孔,方便舱段的吊运和安装。
4、本发明的固定板上开有多个孔,用于救生舱在井下的固定,保证了救生舱的稳定性。
5、本发明的底板底部设置有至少两组舱轮,便于舱体在井下的运输与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舱段,2为第一连接法兰,3为瓦楞面板,4为连接框,5为底板,6为舱轮,7为固定板,8为第二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矿用救生舱的防爆外壳,由至少两个舱段1组成,舱段1包括第一连接法兰2、第二连接法兰8、瓦楞面板3和底板5,瓦楞面板3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法兰2,另一端焊接有第二连接法兰8,瓦楞面板3的底部焊接有底板5;
多个舱段1通过第一连接法兰2和第二连接法兰8依次首尾连接。
所述的瓦楞面板3的中间部分焊接有连接框4,连接框4的上部开有两个孔。
所述的瓦楞面板3两侧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开有至少两个孔。
所述的底板5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组舱轮6。
所述的第一连接法兰2开有环形槽,环形槽中安装有与槽形状相适应的密封圈;
多个舱段1通过第一连接法兰2和第二连接法兰8依次首尾连接时,第一连接法兰2与第二连接法兰8配合连接。
所述的瓦楞面板3由6mm厚Q345的板材冷冲压而成。
所述舱段1由第一连接法兰2、第二连接法兰8、瓦楞面板3、过渡框4、底板5、固定板7采用焊接机器人作业生产线整体无缝焊接而成,既保证了焊后的美观性,又保证了单个舱段1的密封性。
在矿井下每隔一段距离便放置有一个矿用救生舱,救生舱通过固定板7上的孔固定在井下,保证救生舱的稳定,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危险,井下的工作人员可进入就近的救生舱躲避危险。矿用救生舱的瓦楞面板3可以承受2MPa的爆炸冲击能力,有效保证了矿用救生舱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6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绝缘子挤包机
- 下一篇:一种连接装置及柴油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