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4629.X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7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白亮宇;唐厚君;杨光;刘超;姚辰;叶子晟;赵伟;沈会;周祎隆;熊天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动汽车 电能 循环 利用 装置 | ||
1.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放电模块:包括充放电回路和蓄电池,所述充放电回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用以实现蓄电池充放电和电能回馈;
功率驱动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回路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充放电回路;
单片机模块:与所述功率驱动模块连接,用以输出PWM信号经由功率驱动模块来控制充放电回路,其进一步包括:单片机、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所述单片机与所述充放电回路连接,其由供电芯片驱动,模拟量信号采样输入所述单片机,并通过逻辑程序完成系统的核心控制功能;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均分别与单片机和充放电回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蓄电池连接;
电源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回路连接,用以为所述充放电回路提供直流工作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为DC/DC直流电源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模块进一步包括:蓄电池充电回路、蓄电池放电回路、1号储能电容回充回路、2号储能电容充电回路,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出端通过一第一二极管接1号储能电容的正极,再通过一第五二极管和一第一开关管连接到蓄电池正极,蓄电池负极接到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蓄电池正极再连接到一第四二极管,同时2号储能电容正极也连接到一第三二极管,这两个二极管并联输出两路,一路到一个储能电感,一路通过一第四开关管接发电机负极输出端;储能电感另一端也输出2路,一路通过一第三二极管与1号储能电容的正极相连,一路通过一第三开关管与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采用16位的类RISC指令系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驱动模块采用双通道高压,高速功率器件栅极启动的单片式集成驱动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充电回路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一第五二极管、蓄电池和一第一开关管,其中,当所述第一开关管开通,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向所述蓄电池充电。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放电回路包括:一第三二极管、一第四二极管、蓄电池、2号储能电容、一储能电感和一第三开关管,其中,当所述第三开关管开通,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第四二极管,同时所述2号储能电容通过所述第三二极管,一起将电能转移到储能电感中。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号储能电容回充回路包括:一第二二极管、储能电感、1号储能电容和一第四开关管,其中,当所述第四开关管开通,所述储能电感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向所述1号储能电容充电。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号储能电容充电回路包括:一第六二极管、1号储能电容、2号储能电容和一第二开关管,其中,当所述第二开关管开通,所述1号储能电容通过所述第六二极管对所述2号储能电容进行充电,以完成一个充电周期。
10.如权利要求3至9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能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均采用内阻较小的MOSFE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62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 下一篇:扣式电池封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