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钣金返修工具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4575.7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7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斌;刘志平;彭丹;李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2 | 分类号: | B21D1/12;B21D1/0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孟阿妮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返修 工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钣金返修工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板材加工就叫钣金加工。汽车钣金等同于汽车钣金修理,指汽车发生碰撞后要对 车身进行修复,也即除对车身进行防腐和装饰的喷涂工作外其余的所有工作。如汽车车身损 伤的分析,汽车车身的测量,汽车车身钣金的整形,拉伸矫正,去应力焊接,以及汽车车身 附件装配,调整等工作。在汽车钣金修复中,需要使用钣金返修工具。
现有市场上钣金返修工具有刨刀、振动机、抛光机等大型工具,这些工具可以统一采购 购买,在返修过程中还需要使用辅助小工具。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冲压钣金返修工作 中,经常会遇到冲压件压合后,压合板件的外板已达到报废标准,可内板为合格产品,为节 约成本,需要将外板扒皮,内板重新压合,在扒皮过程中因无专用工具,经常导致内板也连 带报废,而且扒皮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外板扒皮质量、节约制 造成本的钣金返修工具。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提供钣金返修工具的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钣金返修工具,包括手柄,所述手柄 连接耗件钩,所述耗件钩包括本体、折弯部和尖端头部,所述本体一端连接所述手柄,另一 端连接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连接尖端头部一端,所述尖端头部另一端向靠近本体方向延伸。
所述本体、折弯部和尖端头部为一体结构。
所述尖端头部的靠近本体的外轮廓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夹角为15°。
所述手柄选用实心钢,所述手柄的外径为15mm-70mm。
所述耗件钩选用实心钢,所述本体和折弯部的外径为10mm-180mm。
所述手柄两端设有倒角。
所述本体一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手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钣金返修工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两节实心钢,手柄选取的实心钢外径为15mm-70mm;耗件钩选取的实心钢外径 为¢10mm-180mm;
(2)将手柄的实心钢两端打磨倒角;
(3)将耗件钩的实心钢一端磨成15°,并向手柄方向平行弯曲,使弯折处形成折弯部;
(4)将手柄的实心钢与的耗件钩的实心钢未打磨一端焊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消除在压合报废件外板扒皮过程中造成的内板报废现象,提高外 板扒皮质量、节约制造成本;
(2)本发明的工具通过简单的实心钢管焊接及弯曲工艺即可加工成型,便于批量加工实 现,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钣金返修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耗件钩,3本体,4折弯部,5尖端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 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钣金返修工具,包括手柄1,手柄1连接耗件钩2,耗件钩2包括本体3、 折弯部4和尖端头部5,本体3一端连接手柄1,另一端连接折弯部4,折弯部4连接尖端头 部5一端,尖端头部5另一端向靠近本体1方向延伸。
内外板冲压件压合后存在间隙,使用本发明的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尖端头部伸入间隙, 卡住间隙角,以外板压合边作支点,向下用力提起外板压合边,在保证内板质量的同时达到 内外板分离的作用。分离后的内板仍可使用,本发明有效的消除了在压合报废件外板扒皮过 程中造成的内板报废问题,提高外板扒皮质量、节约制造成本。
为便于制作,节约成本,本体3、折弯部4和尖端头部5为一体结构。
尖端头部5的靠近本体1的外轮廓线与本体的轴线夹角α为15°。
作为优选,手柄和耗件钩选用实心钢,手柄的外径为15mm-70mm;本体和折弯部的外 径为10mm-180mm。
为防止手柄的尖锐棱角在使用中对手造成伤害,手柄1两端设有倒角。
为方便制作,连接牢固,本体3一端通过焊接连接手柄1。
本发明钣金返修工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便携式应急自救腰带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球磨机进料双重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