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14415.2 | 申请日: | 2011-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 发明(设计)人: | 彭忠;刘祖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市鑫祥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N11/08 | 分类号: | F02N11/08;H02H3/26;H02H3/08 |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 地址: | 434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入 起动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属汽车点火起动保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辆起动控制回路中,常见的电路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点火钥匙控制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另一种是为降低点火钥匙的控制电流加入了点火继电器,间接控制起动机的电磁开关。但这两种电路常常会因为点火钥匙开关卡滞,或点火继电器粘连失灵,造成点火回路不能正常断开,从而导致起动机持续通电而烧毁,严重时会造成电瓶爆裂、电缆烧毁等安全事故。调查发现,真正由起动电机本身质量造成的烧毁故障只占极少数。
为避免发生此类故障,有些车辆加装了起动保护电路,比如在豪华大客车上加装了汽车起动电机综合保护装置;在部分工程车上加装了以发电机信号驱动的起动复合继电器保护装置;在高档车辆中的ECU中加装了内置起动保护程序。目前中低档车辆还没有配备相应保护装置。
加装保护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烧毁起动机事故的发生。但现有保护装置技术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成本较高,推广应用难度大;二是保护继电器本身不可靠,导致保护效果不理想;三是制造、装接麻烦,不适合在使用者众多的中低档车辆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接在车辆点火控制回路中,既可在发生故障时在设定时间内断开供电回路,确保起动机不会在异常情况下持续通电而烧毁,又不会干扰点火起动回路的正常工作;且制作简单,安装灵活方便,工作稳定可靠,造价低廉;解决现有技术制造成本高、推广难,因保护继电器自身不可靠导致保护效果差,装接麻烦,不适合在中低档车辆上使用等问题的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由PNP型三极管Q1 2N5401、N沟道MOS管Q2 IRF640、NPN型三极管Q3 2N5551、二极管D、稳压管DW、电阻R1-R6、电容C1-C4构成,其特征在于:输入端通过导线顺序并联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电阻R5和N沟道MOS管Q2 IRF640的漏极;输出端通过导线顺序并联连接N沟道MOS管Q2 IRF640的源极、NPN型三极管Q3 2N5551的发射极、电容C4、电阻R4、电容C3、电容C2、稳压管DW的正极、电阻R1和电容C1;N沟道MOS管Q2 IRF640的栅极并联连接NPN型三极管Q3 2N5551的集电极、电阻R4、电容C3和PNP型三极管Q1 2N5401的集电极;N沟道MOS管Q2 IRF640的漏极经电阻R5并联连接电阻R6和电容C4;NPN型三极管Q3 2N5551的基极经电阻R6并联连接电阻R5和电容C4;PNP型三极管Q1 2N5401的基极并联连接电阻R2、电容C2,发射极并联连接电阻R3和稳压管DW的负极;二极管D的负极并联连接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容C1;电阻R5、电阻R6、电容C4和NPN型三极管Q3 2N5551组成电压正反馈电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由N沟道MOS管、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构成,采用浮地设计,避免使用价格昂贵的P沟道MOS管,可直接串接在点火起动回路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上工作;既可在发生故障时在设定时间内断开供电回路,又不会干扰点火起动回路的正常工作,确保起动机不会在异常情况下连续通电而烧毁,且线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灵活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制造成本高、推广难,因保护继电器自身不可靠导致保护效果差,装接麻烦,不适合在中低档车辆上使用的问题。该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制作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十分适合安装在各种车辆尤其是中低档车辆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的工作原理线路图;
图2为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接入点火起动回路电源正极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接入点火起动回路电源负极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接入无继电器点火起动回路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市鑫祥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荆州市鑫祥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4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开关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电路
- 下一篇:具有燃油加热功能的热交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