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3509.8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波;宋吉普;魏建;吴疆;蔡会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根铜排 出线 线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式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一些大容量的干式整流变压器、多晶硅还原炉或氢化炉用干式变流变压器,低压往往都是多根铜排出线。这些铜排的焊接及固定没有专门设计,对于产品的外观及后期装配、现场安装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造成绕制的铜排排列不整齐、不美观,生产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精细,绕制线圈铜排排列整齐、美观,实用性好,生产效率高等特点的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
本发明采用钢板卷制的模具,在模具上端焊接固定铜排上部出线的挡板,在模具端部钻孔,安装一些自制的工装,以便对铜排的底部进行定位,通过上下两个位置的紧固,从而保证了整根出线排的定位。同时还根据实际绕制情况,对各根出线排在轴向方向的位置采取不同的焊接方式,进而保证了产品多根出线排的位置。
本发明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其特点是:可调节模具包括端板、支撑板、内模和底座,内模装配于底座,内模上装有端板,端板和底座间装有内模紧固机构。
本发明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其特点是:模具箔绕线圈用钢板卷制筒的上端部固定有铜排上端出线挡板;下端部有孔,固定有出线固定板,出线固定板上设有槽孔,固定板上装有铜排下端出线固定块。
所述的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其特点是:出线固定板槽孔为2个长条形通孔。
所述的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其特点是:铜排下端出线固定块为L形结构,由螺栓固定在出线固定块上。
所述的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其特点是:铜排上端出线档板焊接在钢板卷筒上。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钢板卷制的模具,在模具上端焊接固定铜排上部出线的挡板,在模具端部钻孔,安装一些自制的工装,以便对铜排的底部进行定位,通过上下两个位置的紧固,从而保证了整根出线排的定位。同时还根据实际绕制情况,对各根出线排在轴向方向的位置采取不同的焊接方式,进而保证了产品多根出线排的位置,使绕制完的线圈铜排排列整齐、美观。因此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精细,绕制线圈铜排排列整齐、美观,实用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出线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出线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端出线挡板,2-钢板卷制筒,3-出线固定块,4-出线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附图1至图5。
实施例1
一种多根铜排出线的箔绕线圈模具,包括端板、支撑板和模具卷筒。模具箔绕线圈用钢板卷制筒2的上端部固定有铜排上端出线挡板1;下端部有孔,固定有出线固定板4,出线固定板4上设有槽孔,固定板上装有铜排下端出线固定块3。
钢板卷制筒的下端部出线固定板槽孔为2个长条形通孔。铜排下端出线固定块为L形结构,由螺栓固定在出线固定块上。铜排上端出线档板焊接在钢板卷筒上。
本实施例的绕制过程:
参照附图1至图5。
绕制时候,模具安装在箔绕机穿杠上,铜排上端出线档板1直接焊接在模具上,出线排固定块板4通过螺栓与模具进行连接。绕制的时候,第一根出线排按照模具本身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当绕制第二根出线排的时候,出线排上端通过图1中的铜排上端出线档板1进行定位。出线排的下端通过铜排下端出线固定块3与出线固定板4的连接进行固定。出线固定板4中的槽孔是为了调节每根出线排在台高方向的位置,从而方便铜排下端出线固定块3对出线排下端的定位。
此方法在整流变的低压箔绕产品上使用效果良好,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3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纳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防震干式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