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旋加速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3100.6 | 申请日: | 201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高苏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苏茂 |
主分类号: | B04C5/04 | 分类号: | B04C5/04;B04C5/081;B04C5/107;B04C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700 山东省临沂市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旋 加速 除尘器 | ||
1.一种带有利用龙卷风形成原理的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的旋风除尘器,运用对气流的变流除尘、增速除尘、变径除尘、导流除尘、尘粒的减速分离、以上五种除尘原理,使d100可达到0.1μm以下,d50可达到0.05μm以下,对0.5μm以上的尘粒理论除尘除雾率可以达到100%;
该设备的入口处具有变流腔或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出口处具有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内部具有上大下小的内筒体,具有相对进口气流不完全隔离的上灰环流腔,具有内外旋流反转处可设置的风动旋转的旋流导流体;
该设备按进口方式不同,可分为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进口的GLⅠ、GLⅡ、GLⅢ型,变流腔进口的GDⅠ、GDⅡ、GK、GE、GB、GX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 通过多段圆环面、多段锥筒体圆滑过渡、形成连接在一起的内外旋转面,两旋转面外型都为漏斗云形体,且其旋转直径突缩后渐缩,其两旋转面间环面面积可保持一定数值,也可逐渐缩小或逐渐扩大;其中配备逐渐缩小的环面面积其除尘效果最佳,该装置可配置在气流进口处和气流出口处;
配置在气流进口处的与上灰环流腔局部连接,形成进口气流加速通道,产生对上灰环流的抽吸作用,加速后形成高速外旋流,外旋流边旋转边向下;在旋转过程中气流逐渐加速,旋转直径渐缩;
配置在出口处的,靠出口气体的抽吸作用,完成对内旋流的加速,其外旋转面伸入筒体内长度为筒体上部直径的30~60%,伸入部分的外旋面可截去也可不截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灰环流腔,位于气流进口之上、外筒体顶板之下,由外筒体顶板、外筒体上部及出口处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外壁围成,该空间与进流口节流处局部相通,聚集从内旋流分离的尘粒,并引导利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导流体,分为带锥形密封体的和不带锥形密封体的两种,其外形呈倒漏斗云状或斗笠状,由多段圆环面、多段锥筒体形成圆滑过渡的回转体;该回转体安装在外筒体下部或下灰斗上部,可以绕中心轴自由旋转;其下部边缘与外筒体内壁或下灰斗内壁之间的距离为外筒体下部直径的0.05~0.2倍,且最小大于25mm;在其上开有1~6个圆孔均布,开孔总面积为外筒体圆截面积的0.002~0.02倍;带锥形密封体的旋流导流体,其上部旋流导流体可自由旋转,整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活动,可调节锥形密封体的重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筒体,与出口处的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有一定距离,且其上口径大于出口处的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入口直径,该内筒体由旋转直径逐渐缩小的锥筒体或弧面体或锥筒体与圆筒体的联体组成, 其外表面成为外旋流的内顺流依附体,其内表面附近区域成为内旋流分离出的尘粒的聚集分离区及向上依附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GLⅠ、GLⅡ、GLⅢ型涡旋加速除尘器,入口处配有漏斗云状涡旋加速器,下灰斗处配有旋流导流体,下灰斗处的旋流导流体上部伸入内筒体,具有较短的型体;GLⅡ型外筒体有圆筒体或方筒体两种外形,下灰斗处的旋流导流体上部不伸入内筒体以内,具有较长的型体;GLⅢ型外筒体外形同扩散式旋风外形一致,其它构造同GLⅡ,具有较大较长的型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苏茂,未经高苏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31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键组件和具有其的豆浆机
- 下一篇:一种高压开关柜隔离开关互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