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12707.2 | 申请日: | 201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广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可靠地支持停电时的轿厢位置的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中,运转时由于停电等变得不能供给电源的情况下,闭合制动器,停止轿厢,但是由于轿厢的惯性,滑轮和绳子会滑动,直到轿厢完全停止为止需要时间。
在电力供给再次开始时,因为电梯控制装置需要把握轿厢的位置,所以以往在停电时通过专用的电池支持电梯控制装置,在一定时间检测轿厢位置。然后,将在此一定时间的期间检测到的轿厢位置作为轿厢停止位置存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100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53547
发明内容
但是,随着近年的电梯速度的高速化,存在在支持电梯控制装置的一定时间的期间轿厢未完全停止、未存储正确的轿厢位置而切断后备电源的可能性。
于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可靠地进行轿厢的停止判定的功能的电梯控制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使电梯的轿厢升降的马达;检测所述马达的转速的脉冲发生器;停止所述马达的驱动的制动器;控制所述电梯的运行的运行控制部;所述运行控制部内具有的、控制向所述马达进行电力供给的变换器的运行控制微机;所述运行控制部内具有的、根据所述脉冲发生器检测所述轿厢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微机;所述轿厢位置检测微机中具有的、支持所述轿厢位置检测微机的电力供给的电池;所述轿厢位置检测微机具有的、存储所述轿厢位置的存储部;以及比较由所述轿厢位置检测微机检测出的轿厢位置和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轿厢位置,判定轿厢位置是否一致的轿厢停止判定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轿厢停止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轿厢停止的顺序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 交流电源
2 转换器
3 平滑电容器
4 变换器
5 运行控制部
6 马达
7 轿厢
8 脉冲发生器
9 制动器
10 制动器用电池
11 配重
12 运行控制微机
13 轿厢位置检测微机
14 马达速度检测部
15 速度指令部
16 变换器控制部
17 轿厢位置检测部
18 存储部
19 轿厢停止判定部
20 电池
21 轿厢载荷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轿厢停止的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使用图1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具有如下结构:从交流电源1接受交流电力的转换器2;连接到转换器2的平滑电容器3;经由平滑电容器3连接到转换器2的变换器4;连接到变换器4,控制电梯的运行的运行控制部5。运行控制部5包含:搭载了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器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计算机,执行与电梯的运行控制相关的一系列的处理。虽然未图示,也从交流电源1向运行控制部5进行电力供给。
马达6具有检测马达6的转速的脉冲发生器8和停止马达6的驱动的制动器9。制动器9具有停电时向制动器9供给电力的制动器用电池10。并且,在挂有轿厢7的绳子的另一端挂有配重11。
运行控制部5连接到变换器4、马达6、脉冲发生器8、制动器9。运行控制部5具有负责电梯的运行控制的运行控制微机12;和根据来自马达6和脉冲发生器8等的输出信号检测轿厢7的位置的轿厢位置检测微机13。并且,虽然未图示,但运行控制部5设定为被输入来自脉冲发生器8和制动器9的输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电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电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27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合金、锻制铜、电子元件及连接器
- 下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