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质搅拌磨的叠装涡轮式料珠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2552.2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小飞 |
主分类号: | B02C17/18 | 分类号: | B02C17/18;B02C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搅拌 涡轮 式料珠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介质搅拌研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质搅拌磨的叠装涡轮式高效料珠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介质搅拌磨珠料分离装置主要有动、静环式动态分离方式及管网式静态分离方式两大类,广泛应用在涂料、油墨、染料、矿业、生物、医药、电子材料的超细研磨领域中。动静环分离方式只在动环与静环间形成一个环形出料间隙,由于出料空间有限,在供料泵的作用下,很多磨珠积聚在分离器周围相互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被研磨料浆温度升高,同时又阻塞物料的排出。致使研磨效率降低。虽然管网式静态分离方式可根据要增大管网直径或增大管网的长度来增加出料空间,但由于静态出料方式在遇到粘度高或稠度高的浆料时,粘稠的物料会因粘结而堵塞网孔,使分离装置失效。原有的两种分离方式由于出料效率偏低、滞留在研磨腔内的物料被反复研磨致使磨腔内料浆温度过高,使得一些热敏性材料的研磨受到限制。因此,发明一种综合具有动静环分离功能和管网式分离特点的高效动态分离装置对制造和使用介质搅拌磨的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质搅拌磨的叠装涡轮式高效料珠分离器。本发明包括有一个静环、一个叠装式涡轮组、一个外涡轮。所述静环与叠装涡轮相隔形成一个环形适当的出料间隙(可调),实现无粘结堵塞的自洁净动态分离,浆料可畅顺地排出。所述叠装涡轮组,每一个涡轮片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有多条涡流槽,沿轴向均匀地开通若干个倾斜45°的孔道,在叠片开涡流槽的同一侧开一条环形导流槽连通涡流槽及斜孔,涡轮片叠装后形成多个涡轮组合,当主轴驱动涡轮组时,涡轮产生强力的向心力驱使浆料进入环形导流槽流向斜孔,转动的斜孔又产生轴向驱动力,驱使浆料沿轴向流往出料口。
所述外涡轮,其涡流槽与叠片涡流槽方向相反,主轴驱动时产生离心涡流,把涡轮内的磨珠抛出去,驱使磨珠作圆周运动及沿径向循环运动,防止磨珠积聚在涡轮叠片周围阻塞浆料排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为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 由于叠片涡流产生强力的向心吸力,在叠片涡流槽的吸力作用下,浆料可轻易地被吸入叠片导流槽内并流向斜孔,叠片上的斜孔产生强力的轴向推动力把导流槽内的浆料推向出料口,在外置供料泵的压力作用下,加上叠装涡轮组自身产生的驱动力,浆料畅顺地排出,流量大幅度增加,生产效率可大幅度提高。
2) 由于叠片涡轮是自身产生驱动力的动态分离结构,具有自洁净功能,物料不粘结、无堵塞,排料更通畅。
3) 由于外涡轮的作用,加强了磨珠的圆周运动及径向循环运动,加强了研磨功效,更重要的是涡轮的抛甩作用防止磨珠积聚挤压在叠片的周围阻塞物料的排出,从而使得流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由于防止了磨珠积聚挤压在分离器表面产生研磨,减少了对分离器的磨损,提高了分离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叠装涡轮式高效料珠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静环,2-叠静涡轮组,3-外涡轮。
图2是本发明中的涡轮片的零件结构示意图:1-涡轮槽,2-环形导流槽,3-过料斜孔,4-涡轮凸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的叠装涡轮式高效料珠分离器含有:静环1、叠装涡轮组合2和外涡轮3。所述静环1镶装在研磨腔端板上,外涡轮3与搅拌转子装在一起,叠装涡轮组2左端与外涡轮3紧贴,右端顶在轴肩上与静环1保留适当的出料间隙(可调)。间隙的大小根据被研磨浆料的粘度、磨珠直径及产量要求而定。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所述的涡轮叠片组,每件尺寸及结构相同,每一个组件中含有:涡流槽1、环形导流槽2、过料斜孔3和涡轮凸骨,涡轮凸骨厚度即是涡流槽深度,根据研磨浆料特性、粘度、磨珠直径及产量要求而定。涡轮单片如图2所示的方向转动时,涡流槽1产生向心吸力驱使浆料进入环形导流槽2流向出料斜孔3,出料斜孔3产生的轴向推力驱使浆料沿轴向往出料口流动。叠装涡轮产生的双驱动力使得排出量大幅度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小飞,未经谢小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2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