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光波传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2400.2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1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邱金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金和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光波 传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波传送系统,尤指一种光波内含有电力源的能量光波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已经改变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型态,尤其是可携式的电子装置更是每个人的必要配备,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卫星导航器(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笔记本电脑(notebook)或是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等,若以车辆来说就有所谓的电动车,这些产品共通的特性即是必须要使用到电力才有办法驱动,而一般在充电过程中是利用一电源线与电子装置或电动车相互插置以形成电性导通,使其得以对电池或蓄电装置进行充电,但若要同时对这些产品进行充电时,则必须牵设多条电源线来充电,倘若距离较远的地方则必须牵设延长线来进行充电,非常麻烦,此外,若插座的位置过低,且使用者没有将缆线整理好时,势必会造成使用者在行走时有可能会不小心勾到而引发意外的发生。另一方面,有些人会依靠移动电话的闹钟功能来控制起床的时间,若移动电话没电且床头附近没有插座时,势必会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发明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本发明的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光波内含有电力源的能量光波传送系统发明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光波传送系统,其通过一发电装置内的发送元件发射出带有电力源的光波,使得在此光波照射范围内的充电装置都 得以接收并进行供电,达到无需任何线路即可将电力源传送至远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能量光波传送系统,其包括有:
一发电装置,其内设有至少一发送元件,该发送元件是发射出具有电力源的光波;及
至少一充电装置,其内设有至少一接收元件,该接收元件是接收该光波。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充电装置是用于作为个人数字助理、卫星导航器、笔记本电脑或移动电话的充电器。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发电装置是通过一电力源予以进行驱动。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更包括至少一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是接收来自发送元件所发射的光波,再将此光波传送给该接收元件进行接收。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发电装置是用于结合于壁面、发电厂、照明灯具或路灯上。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光波是将该电力源包覆于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当发送元件发射出光波后,可由充电装置上的接收元件进行接收,并且因此光波内含有电力源,因此充电装置接收到光波后得以进行储存或供给电力给电子装置进行充电;通过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充电技术所存在的线路杂乱,常勾到线路而导致意外发生,或两地距离过远时则必须拉设电力线来进行输送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本发明如上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本发明的光波可由一转接装置进行接收,再将此光波转送至充电装置,此技术得以运用于两地距离过远,或是中间具有山脉或楼房或隔墙等,以将光波转射至另一方位,以让光波不因中间的阻隔物而无法传送光波至远端充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a、1b、1c、1d-发电装置;11、11a、11b-发送元件;12、12a、12b、12c、12d-光波;2、2a、2b、2c、2d-充电装置;21-接收元件;3-转接装置;4a-壁面;5a、5b-电子装置;6c-手机;7d-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现绘图就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便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实施示意图及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主要包括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金和,未经邱金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2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语音识别技术的无按键电子报时表
- 下一篇:射频LDMOS器件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