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打捞船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11705.1 | 申请日: | 201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劳浩兴;罗显文;武艺;戚卫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疏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打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清除河底垃圾的垃圾打捞船。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河道污染日益严重,主要原因在于是河道内淤泥增厚,加之大量不能浮于水面的垃圾被倾倒进河流,导致河道淤泥内存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河道的污染程度。由于现阶段很多河道清污船只能清理河流表面的污染物,不能清理淤泥中的垃圾,清污效果很不理想。如果需要淤泥清理,大多是通过挖泥船将河道内的淤泥抽出进行填埋,采用这种方式,清理效率低下。
中国专利CN201559798U公开了一种淤泥垃圾分离船,该船的特点在于在动力仓内设有污泥泵,污泥泵是同时将淤泥和垃圾一起提升到垃圾分离仓进行分离处理,该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淤泥内的体积比较大的杂物不能被污泥泵提升上来,特别是当有塑料带或是废弃渔网时,会堵塞污泥泵入口。中国专利CN201864013U公开一种垃圾打捞船收集装置,该装置含有一个输送带,但是该输送带操作不便、效率较低。
城市小河道的河床垃圾极为复杂,有编织袋、塑料袋、渔网等等,因此河底垃圾清除,一直是疏浚中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清淤河底各类垃圾的垃圾打捞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垃圾打捞船,包括位于船艉的螺旋桨推进器、位于船体机舱内的柴油机驱动油泵和位于船艏的垃圾收集机构,而所述垃圾收集机构包括垃圾斗架、位于所述垃圾斗架下的垃圾斗、位于所述垃圾斗架前端的捞刀机构和位于所述垃圾斗架上刮刀机构,所述捞刀机构包括小链轮、第一油缸、连杆机构和铰接在所述小链轮上的捞刀,所述刮刀机构包括依次相互铰接的第二油缸、大链轮、连杆机构和刮刀,所述垃圾斗架的尾部铰接有第三油缸。
本发明所述捞刀机构用于捞收河底垃圾,所述挂刀机构用于刮去捞刀上的垃圾送至所述垃圾斗,所述垃圾斗架的尾部铰接的第三油缸用来转动斗体,以此控制所述捞刀捞取河底垃圾的深度和厚度;本发明通过连杆机构、链传动机构和液压传动,较好地完成了对河底垃圾的捞收、提取、倾翻和刮取等动作,实现了河底垃圾的打捞。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小链轮的齿数Z1为13~16,所述大链轮的齿数Z2为36~40,所述小链轮和所述大链轮的节距P为25.4~38.1mm。
本发明通过所述大链轮和小链轮的齿数配合,较好地实现了所述捞刀和所述刮刀的角度变化,从而更好地完成对河底垃圾的捞收、提取、倾翻和刮取等动作,实现了河底垃圾的有效打捞。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小链轮的齿数Z1为15,所述大链轮的齿数Z2为39,所述小链轮和所述大链轮的节距P为31.5mm。
本发明通过所述大链轮和小链轮的齿数精确配合,当所述捞刀上收集到一定量垃圾时,所述捞刀机构转动170°翻起所述捞刀上收集的垃圾,同时所述垃圾斗架转动,提出水面,再由能通过所述捞刀的所述刮刀转动90°刮去所述捞刀上的垃圾倾翻到所述垃圾斗中,高效完成河床垃圾捞取的一个循环的作业。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小链轮与所述大链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连接。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捞刀为弧形捞刀。
所述弧形捞刀更有助于将河面或河底的编织袋、塑料袋、渔网等捞取。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船体内安装有用于防止所述垃圾斗架扭曲的加强筋板。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垃圾斗架前端设有均匀排布的3~10把捞刀,所述垃圾斗架上设有均匀排布的3~10把刮刀。
再优选地,所述捞刀为6把,所述刮刀为6把。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连杆机构、链传动机构和液压传动,较好地完成了对河底垃圾的捞收、提取、倾翻和刮取等动作,实现了河底垃圾的打捞;
2、本发明的捞刀机构对垃圾的捞取深度、厚度、速度均可调节,可适用河床垃圾斗多样性、复杂性的捞取作业;
3、本发明的垃圾打捞船船可自航、机动;船型小、作业机构易制作,投资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垃圾打捞船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垃圾打捞船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疏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疏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1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