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土机前工作装置斜连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1389.8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9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荣;李继惠;边翠霞;王清锴;杨森;闫东晓;张孟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80 | 分类号: | E02F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72073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土机 工作 装置 连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推土机前工作装置斜连杆结 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推土机铲刀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推土机前工作装置双支撑 结构,包括提升油缸10、刀头11、斜支撑12、推杆13、支撑杆14、倾斜油 缸15和耳轴16,其中支撑杆14、推杆13和刀头11间形成三角结构使刀头 11与主机间距较远,横向稳定性差。提升油缸10在刀头11上的连接位置布 置必须避开支撑杆14在刀头11上的固定座位置而受限制,使得提升油缸10 的布置更加偏离竖直状态,提升油缸10作用在刀头11上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减小。
以上技术方案存在的缺点一方面使铲刀的铲运控制精准度降低,铲运穿 透力下降,铲刀磨损严重;另一方面结构复杂使得装配工艺性差,加工制造 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土机前工作装置斜连杆结构,用于在满足铲 刀在提升油缸和倾斜油缸作用下的提升和倾斜运动情况下,增加横向稳定性, 方便提升油缸位置布置,方便铲运控制,提高铲运穿透力,简化结构,降低 工艺成本。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土机前工作装置斜连杆结构,包括铲刀、 斜支撑、左推杆、右推杆、机架和倾斜油缸,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斜连 杆,
所述右推杆一端与所述铲刀的背部第一角活动连接,所述右推杆中间一 点与所述铲刀的背部第二角通过所述斜支撑连接,所述铲刀背部第一角、右 推杆中间一点与所述铲刀的背部第二角组成第一三角形;
所述左推杆一端与所述铲刀的背部第三角活动连接,所述左推杆中间一 点与所述铲刀背部的第四角通过所述倾斜油缸连接,所述铲刀背部第三角、 左推杆中间一点与所述铲刀的背部第四角组成第二三角形;
所述第一三角形和所述第二三角形的各边长在所述铲刀处于水平放置时 相等;
所述斜连杆一端与所述铲刀背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斜连杆一端与所述铲刀背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具体为:
所述斜连杆一端与所述铲刀背部通过球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通过 球铰连接。
优选地,所述斜连杆为不可伸缩杆件。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斜连杆设计,结构得到简化,横向稳定性更高,可以使铲刀与 主机更接近,整机长度缩短,平衡性能良好,铲刀振幅减小,推土平稳且质 量好;
(2)采用斜连杆设计,可以使提升油缸位置布置更佳,更精准地控制铲 运,提升油缸接近垂直安装,使铲刀强制入土力加大,有助于获得稳定的穿 透力,减少铲刀的磨损;
(3)结构工艺简单,易实施,可降低装配工艺复杂性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推土机前工作装置双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推土机前工作装置斜连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土机前工作装置斜连杆结构,用于在满足铲 刀在提升油缸和倾斜油缸作用下的提升和倾斜运动情况下,增加横向稳定性, 方便提升油缸位置布置,方便铲运控制,提高铲运穿透力,简化结构,降低 工艺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仅 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 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 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 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13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元幕墙空气密封装置
- 下一篇:钢管混凝土组合穿墙传力装置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