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霉素发酵液固液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1263.0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2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华;马凡如;吴振民;张传雷;姚福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抗生物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3/20 | 分类号: | C07D493/20 |
代理公司: | 济宁众城专利事务所 37106 | 代理人: | 李效宁 |
地址: | 273517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霉素 发酵 液固液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霉素发酵液固液分离方法,是一种碱解后利用板框压滤技术进行盐霉素发酵液固液分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霉素预混剂的有效成份为盐霉素,盐霉素分子式为C42H70O11,分子量为751.0。由于盐霉素是聚醚类一元羧酸抗生素,能强烈地与细胞中的碱金属离子,尤其是钾、钠、铷离子紧密结合,增强了生物所必需的阳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脂质屏障的浸透性,抑制孢子体和裂殖体的正常离子平衡,从而杀死球虫。故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病毒及疟原虫有很高的感受性。作为抗原虫药,主要用于禽球虫病的治疗,也可促进牛、猪生长。目前盐霉素预混剂生产工艺中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为:发酵液经酸化处理后进行自然沉降,放掉部分上清液后加入适量碳酸钙,然后进行下步干燥。该方法主要缺点:(1)自然沉降去除水较少,后步干燥能耗高;(2)酸化条件下对盐霉素有破坏作用,降低收率;(3)排掉的上清液中有部分未沉降的盐霉素菌丝体、脂类等固体物质,废水中的COD浓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霉素发酵液固液分离方法,以发酵液的碱解、压滤为特征,解决了酸化处理中固液分离收率低、干燥能耗大的问题,是一种较经济、环保并适于产业化生产的生产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步骤实现的:
a. 在55-65℃条件下,将盐霉素发酵液用碱性物质搅拌均匀调节pH至10.0-11.0,然后用酸性物质调节pH值至7.0-8.0,加入3%发酵液体积的碳酸钙和6%发酵液体积的泡花碱,搅拌均匀制成盐霉素菌浆液;
b.使用隔膜板式压滤机对盐霉素菌浆液进行压滤后得到盐霉素滤饼。
盐霉素不溶于水,在发酵液中以固体形式存在于菌丝体内,发酵液中有未耗尽的油类培养基,加入的液碱可以分解豆油等粘性物质,可以采用板框压滤方式进行固液分离,滤饼脱水较多,干燥时能耗降低。
加入的碱性物质为离子膜液碱,加入的酸性物质为浓硫酸。
离子膜液碱浓度为25-31%。
进行盐霉素菌浆液压滤的压力为1.6Mpa。
本发明以通过碱解盐霉素发酵液后再用板框进行固液分离为特点,生产出含水量较低的盐霉素滤饼,具有固液分离收率高、废液COD浓度低、滤饼含水率低的优势,生产成本低、降低环保费用。
具体实施方式
将盐霉素发酵液先加热至55-65℃,搅拌下加入30%的离子膜液碱调pH至10.0-11.0,然后再用浓硫酸调pH至7.0-8.0,再加入3%发酵液体积的碳酸钙和6%发酵液体积的泡花碱,搅拌2小时后得到盐霉素菌浆液;在压榨压力1.6MPa的条件下对盐霉素菌浆液进行隔膜压滤,得到盐霉素滤饼固体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抗生物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抗生物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1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变截面箱梁表面作业台车
- 下一篇:一种联苯乙酮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