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10734.6 | 申请日: | 201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8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钱海泽;刘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新宝五金弹簧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M9/02 | 分类号: | B62M9/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链轮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指自行车的后链轮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自行车运动已经越来越普及和流行。无论是业余骑手还是专业骑手,对于速度的追求也变得更加渴望,因此,自行车传动机构中的变速数量在不断增加,装于自行车后花鼓上的链轮组件的链轮数量也由以前的六个增加到十个或更多。随着链轮数量的增加,链轮的径向尺寸也随之增大,整个链轮组件的重量也大大加重。对于单个链轮,特别是径向尺寸大的链轮的强度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防止齿数大的链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变形后,不仅会影响变速效果,还会造成整个组件的损坏。与此同时,为了减轻组件的整体重量,要求将链轮组件重新设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专利CN101088851A披露了类似的设计,但是这个设计的一个缺点是齿数最大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是通过铆钉连接在第三链轮上,而第一及第二链轮上所受到的力也是通过铆钉传递到第三链轮上,再由第三链轮传递到自行车后花鼓的键槽上,这样第三链轮所受的扭力就会非常大,特别是用于山地运动时,从而造成第三链轮与花鼓连接处的内花键容易损伤;另外由于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与自行车的后花鼓是不直接接触的,当将这种链轮组件安装到后花鼓上时,必须使用特定的后花鼓来与之配合,或增加一个特定尺寸的配件来保证链轮组件的正确安装位置,这势必会增加自行车的生产成本。
美国专利US5194051披露了框架类的链轮结构,该结构能很好的解决了大尺寸链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侧向变形,同时由于每个链轮是通过多个固定件连接在质量较轻的爪型框架结构上,而框架的中心有一整体的与自行车后花鼓啮合的啮合部位。这样链轮的整体组件的重量会减轻很多。但是这类的链轮结构对于中间的框架部件的加工要求非常高,同时需要的零件数量和装配时间也相应增加。因此这类结构的链轮组件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轻量化且扭转刚性强,并易于生产和装配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包括有至少三个由大往小平行排列的链轮,其中最大、小链轮为轮辐式链轮,在该最大、小链轮的中心处设有能套接在自行车后花鼓外的花键;而中间链轮为空心环式链轮,即中间链轮的中心处不与自行车的后花鼓直接接触;相邻的链轮之间通过呈圆周间隔分布的若干个紧固件连接,在紧固件上设有将相邻链轮平行分隔开的分隔台。
在对上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紧固件为螺钉或铆钉,它一端铆接或拧在相邻链轮中的其中一个链轮上,另一端可以插入到另一轮链的对应插孔中。
在对上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改进方案中,最大链轮上的花键端部刚好与最小链轮的花键端部接触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它是通过最大、小链轮的花键来套接在自行车的后花鼓上的,而中间链轮不与自行车的后花鼓套接,这样中间链轮可以做成空心环式,于是可以大大减轻中间链轮的重量,节省材料,当后链轮组件的链轮数量越多时,其减轻的重量更为明显,当本发明应用到变速数量越多的自行车传动机构上后,自行车的重量仍然大为减轻,并满足骑车者的速度追求,所以本发明可以实现轻量化,其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2)、另外,无需特定的后花鼓与之配合,这样链轮组件的生产和装配简单、容易;3)、与此同时,由于本发明通过两侧的最大、小链轮套接在后花鼓上,这两个链轮同时受力,这样可以确保链轮组件的扭转刚度,不易出现变形,从而保证自行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新宝五金弹簧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新宝五金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0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粘结剂封装自呼吸式电化学纯氧发生组件
- 下一篇:绝缘杆耐压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