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管内壁防腐油漆的喷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0456.4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少斌;刘杰;肖先念;邱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精益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1/36 | 分类号: | B05D1/36;B05D7/22;B05D3/00;B05C7/02;B05C11/00;C09D201/06;C09D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宫爱鹏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管 内壁 防腐 油漆 喷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涂料喷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适用于对施工难度大的烟管内壁进行深度防腐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油漆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在锅炉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腐蚀性气体、水蒸气和其它杂质。当这些烟气从烟管中通过时,会对烟管产生腐蚀作用,而且越到后面腐蚀情况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烟气的流动,温度逐渐降低,会冷凝出酸液,酸液随着烟气沿着烟管底壁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推进,这样就对烟管底壁形成了冲刷腐蚀,从而加速了对烟管的破坏。很多烟管采用不锈钢作为材料,虽然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但是烟气具有一定的温度,成分复杂腐蚀性强且易形成冲刷腐蚀,在长时间使用情况下,不锈钢板会慢慢变薄甚至被腐蚀穿孔,因此需要定期对烟管进行维护处理。一般的维护方法包括更换部分烟管、外壁补漏、内壁补漆,但是,对于已经建好的管道来说,这样的维修方法都耗时耗资太多,而且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烟管作为烟气的一个通道,它要随着烟气的除尘、脱硫脱硝等处理过程而延伸到不同的地方,因此会形成很复杂的管道结构,不是直线的,一些自动喷涂的喷枪不能导入,这就加大了内壁涂漆的施工难度。譬如长垂直段连接着长水平段以及多弯曲部分的烟道,当单纯在外部进口处使用高压喷枪喷涂时,由于射程有限,只能处理进口处一段烟管;而当人进入到烟管内施工时(烟管直径>600mm),由于内部空间封闭,使施工存在极大的风险,同时会大大增加施工时间,而且需要投入巨大。此外,大部分烟管都是架空的,还有一些是竖直的,而很多油漆公司进行内壁防腐大多是系安全绳然后进入烟管实施刷涂或喷涂,这样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首先,如果悬挂施工者的安全绳出现差错,施工者是极其危险的。其次,当施工者进入管道施工时,如果不让狭小的管道空间保持有足够新鲜空气流通,施工者很容易窒息。此外,由于油漆中的有机溶剂挥发性很强而且带有刺激性,尤其是在管道内用喷枪喷涂,很容易让施工者窒息甚至中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烟管内壁防腐油漆的喷涂方法,能够对已建成管道的内壁实施加补防腐油漆,尤其是能解决一些如悬空管道等施工难度大的烟管内壁防腐喷涂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烟管内壁防腐油漆的喷涂方法,通过调节适当的风速,向高端口喷射或注入的喷漆带入烟管,并将油漆均匀的涂布在烟管内壁上,并且可以加速油漆干燥,用这种简单、方便、快速的方法在烟管内喷涂上防腐涂料,形成一个有效的防腐层,尤其是在烟管内的底部形成一层厚厚的致密防腐带,阻止金属与空气和冷凝的酸水接触,有效地防止烟管腐蚀变薄甚至穿孔。防腐漆的层数视防腐程度而定,一般重度防腐需要依次喷涂底漆、中间漆和面漆三种防腐涂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烟管一端安装风机,开启风机控制烟管内风速,去除烟管内的杂物;具体操作是打开风机,将风速调至10~20m/s运行20~45min,目的在于清除管道内壁一些残渣以及风干管内的积水,为喷涂做准备;
(2)从烟管另一端向管内喷射或灌注油漆,油漆被风机吸入甩在管内壁上形成防腐层,所述油漆的喷涂依次为底漆、中间漆和面漆的喷涂,每层漆喷涂后,均要干燥,喷涂期间用风机控制烟管内风速,从而完成烟管内壁防腐油漆的喷涂。
所述风机安装在烟管较低的一端,并在靠近风机一端的烟管底部设有检测阀门,用于检测油漆的喷涂效果。
步骤(2)所述底漆、中间漆和面漆的主要成分分别为乙烯酯树脂、乙烯酯树脂玻璃鳞片、丙烯酸外用磁漆。
所述底漆包括耐温型乙烯酯树脂漆基、水性环氧固化剂和三聚DMP-30促进剂,三组分的质量比为20∶0.2∶0.15。
所述中间漆为耐温型乙烯酯树脂玻璃鳞片漆基和水性环氧固化剂以50∶1质量比的混合。
所述面漆为丙烯酸外用磁漆漆基和水性环氧固化剂按质量比8∶1.5的混合。
所述底漆、中间漆和面漆在配制中均加入质量分数20%以上的环氧稀释剂,避免油漆太粘稠而喷涂不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精益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精益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0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