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嵌入式智能门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0072.2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邹雅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大麦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 智能 门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智能门禁系统。
技术背景
门禁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它是在传统的门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的机械门锁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装置,无论结构设计多么合理,材料多么坚固,人们总能用通过各种手段把它打开。在出入人很多的通道(象办公室,酒店客房)钥匙的管理很麻烦,钥匙丢失或人员更换都要把锁和钥匙一起更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出现了电子磁卡锁,电子密码锁,这两种锁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出入口通道的管理程度,使通道管理进入了电子时代,但随着这两种电子锁的不断应用,它们本身的缺陷就逐渐暴露,磁卡锁的问题是信息容易复制,卡片与读卡机具之间磨损大,故障率高,安全系数低。密码锁的问题是密码容易泄露,又无从查起,安全系数很低。同时这个时期的产品由于大多采用读卡部分(密码输入)与控制部分合在一起安装在门外,很容易被人在室外打开锁。这个时期的门禁系统还停留在早期不成熟阶段,因此当时的门禁系统通常被人称为电子锁,应用也不广泛。 最近几年随着感应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门禁系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出现了感应卡式门禁系统,指纹门禁系统,虹膜门禁系统,面部识别
门禁系统,乱序键盘门禁系统等各种技术的系统,它们在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方面都各有特长,门禁系统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目前的门禁系统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生物射频检测,声音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完成智能化程度极高的门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一种嵌入式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射频指纹模块、摄像头模块、语音模块、网络模块、显示器、触摸屏模块、微处理器,所述生物射频指纹模块、摄像头模块、语音模块、网络模块、显示器、触摸屏模块皆与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的生物射频指纹模块通过SPI总线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采集指纹信息;
所述的视频模块通过IIC总线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用于视频信号的采集;
所述的语音模块通过SPI总线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语音通信;
所述的触摸屏与触摸屏控制芯片相连,控制芯片与微处理器相连;
所述的微处理器接收生物射频指纹模块采集到的信号并对各信号做出相应的处理。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方案为,其特征在于:生物射频指纹模块包括FPC1011F。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方案为,其特征在于:视频模块包括TVP5150。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方案为,其特征在于:语音模块包括HBR210。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方案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器与微处理器相连,显示器模块包括7寸LCD显示
器。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方案为,其特征在于:触摸屏模块包括四线电阻式触摸屏及D7146触摸屏控制芯片。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方案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处理器包括三星S3C-6410。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指纹作为默认检测手段,通过生物射频指
纹模块采集人体的指纹信息,通过与指纹数据库中的指纹比对来判断人员是否为工作人员,但指纹不能划伤。若指纹划伤无法检测,则可通过人脸识别及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判断。监控中心亦可通过摄
像头观察被检测人员,也可通过语音模块与被检测人员对话。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检测手段灵活,可设定安全检测级别,智能电源管理模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整体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整体程序流程图。
图3为本实施例微处理器与生物射频指纹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指纹处理程序图。
图5为本实施例微处理器与摄像头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图像处理程序图。
图7为本实施例微处理器与语音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语音处理程序图。
图9为本实施例微处理器与触摸屏、显示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采用了以ARM11处理器作为CPU,CPU的功能包括指纹、图像、语音的处理及信息输入、输出控制,所述生物射频指纹模块、摄像头模块、语音模块、网络模块、显示器、触摸屏模块皆与微处理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大麦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大麦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0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线端子
- 下一篇:一种红外定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