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化合物以及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9209.2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和田淳;水野幸民;泽部智明;高须勋;杉崎知子;榎本信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C07F19/00 | 分类号: | C07F19/0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H01L27/3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化合物 以及 使用 机场 发光 元件 显示装置 照明 装置 | ||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1-008677(申请日:2011年1月19日)为基础,由该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参照该申请,从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新型化合物以及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用于新一代显示器或照明的发光技术,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以下,也称为有机EL元件)正备受瞩目。有机EL元件的研究初期主要使用荧光作为有机层的发光机理。但是,近年来,正集中关注于使用了内部量子效率更高的磷光的有机EL元件。
近年来使用了磷光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的主流是在由有机材料构成的主体材料中掺杂以铱或铂等为中心金属的发光性金属络合物而成的构成。但是,由于铱络合物或铂络合物为稀有金属且价格高,因此,使用了这些物质的有机EL元件存在成本变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铜络合物也同样地显示磷光发光且廉价,因此,如果用作发光材料,则可以期待抑制成本。
迄今为止,公开有使用了铜络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有机EL元件,但存在使用的铜络合物的合成方法复杂的问题。另外,为了应用于白色发光的照明或RGB全彩显示器,需要以高效率进行蓝色发光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为提供廉价、容易合成且显示短波长的发光波长的铜络合物以及将该铜络合物用作发光掺杂剂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式中,Cu+为铜离子。R1及R2可分别相同或不同,为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环基。R3、R4、R5及R6可分别相同或不同,为卤素原子、氰基、硝基、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或H。X-为平衡离子,X为F、Cl、Br、I、BF4、PF6、CH3CO2、CF3CO2、CF3SO3或ClO4。)。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廉价、容易合成且显示短波长的发光波长的铜络合物以及将该铜络合物用作发光掺杂剂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Cu(Py-C2-PPh2)2]BF4的1H-NMR光谱的图。
图5是表示[Cu(Py-C2-PPh2)2]BF4的PL光谱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EL光谱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剖面图。
有机场致发光元件10具有在基材11上依次形成阳极12、空穴传输层13、发 光层14、电子传输层15、电子注入层16及阴极17而成的构造。根据需要形成空穴传输层13、电子传输层15及电子注入层16。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发光层14为具有如下功能的层:分别从阳极侧接收空穴、从阴极侧接收电子,提供空穴和电子的再结合的场所而使其发光。利用该结合发出的能量激发发光层中的主体材料。能量从激发状态的主体材料向发光掺杂剂移动,由此使发光掺杂剂成为激发状态,发光掺杂剂再次恢复到基态时进行发光。
发光层14采用在由有机材料构成的主体材料中掺杂发光性金属络合物(以下,称为发光掺杂剂)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发光掺杂剂,使用以下通式(1)所示的铜络合物。
化学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9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