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及热定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8406.2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1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贾锦虹;张俊成;赵新成;冯贵忠;蒲文滨;吴钦顺;杨肆滨;刘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40 | 分类号: | C21D9/40;C21D1/62;C21D1/67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徐爱萍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材料 密封 淬火 过程 中的 热定型 夹具 方法 | ||
1.一种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其特征在于: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包括上盖板(1)、底板(2)、两个楔块(3)、两个轴(4)和多个垫片(5),所述上盖板(1)和底板(2)上下对正布置,上盖板(1)和底板(2)通过两个轴(4)连在一起,且每个轴(4)的上部均穿出上盖板(1),每个轴(4)的上部均开有斜孔(4-1),每个斜孔(4-1)内楔入一个楔块(3),每个轴(4)上套装有多个垫片(5),垫片(5)位于楔块(3)与上盖板(1)之间,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设置在上盖板(1)与底板(2)之间,上盖板(1)和底板(2)上开有多个浸油孔(7),上盖板(1)上的浸油孔(7)和底板(2)上的浸油孔(7)均呈环形排布,上盖板(1)上的浸油孔(7)与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的上端面对应,底板(2)上的浸油孔(7)与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的下端面对应。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而实现的热定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定型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将加工后带有磨削余量的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夹装在热定型夹具的上盖板(1)和底板(2)之间,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的安装件数由楔块(3)打入斜孔(4-1)的深度和垫片(5)的数量来调节;
步骤二:将安装好的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连同热定型夹具一起放入热处理炉内,完成满足硬度要求热处理的淬火和回火工序,在淬火和回火过程中,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的组织发生相变,产生塑性变形,得到高硬度、变形稳定的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
步骤三:卸掉热定型夹具,取出闭口金属材料密封环(10),完成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
3.一种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其特征在于: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包括上盖板(1)、底板(2)、两个楔块(3)、两个轴(4)和多个垫片(5),所述上盖板(1)和底板(2)上下对正布置,上盖板(1)和底板(2)通过两个轴(4)连在一起,且每个轴(4)的上部均穿出上盖板(1),每个轴(4)的上部均开有斜孔(4-1),每个斜孔(4-1)内楔入一个楔块(3),每个轴(4)上套装有多个垫片(5),垫片(5)位于楔块(3)与上盖板(1)之间,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设置在上盖板(1)与底板(2)之间,上盖板(1)和底板(2)上开有多个浸油孔(7),上盖板(1)上的浸油孔(7)和底板(2)上的浸油孔(7)均呈环形排布,上盖板(1)上的浸油孔(7)与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的上端面对应,底板(2)上的浸油孔(7)与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的下端面对应;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还包括固定块(6),固定块(6)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端面上,固定块(6)的上端穿出上盖板(1),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开口卡装在固定块(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其特征在于:固定块(6)为两级卡口固定块。
5.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材料密封环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夹具而实现的热定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定型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将加工后带有磨削余量的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夹装在热定型夹具的上盖板(1)和底板(2)之间,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的安装件数由楔块(3)打入斜孔(4-1)的深度和垫片(5)的数量来调节,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的开口卡装在固定块(6)上;
步骤二:将安装好的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连同热定型夹具一起放入热处理炉内,完成满足硬度要求热处理的淬火和回火工序,在淬火和回火过程中,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的组织发生相变,产生塑性变形,得到高硬度、变形稳定的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
步骤三:卸掉热定型夹具,取出开口金属材料密封环(9),完成金属材料密封环在淬火过程中的热定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84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