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减少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闭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7893.0 | 申请日: | 200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5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A·普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H04L1/00;H04L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毛力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减少 信道 状态 信息反馈 闭环 输入 输出 系统 | ||
本申请是PCT国际申请号PCT/US2005/017653、国际申请日2005年5月20日、中国国家申请号200580020528.4、题为“具有减少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闭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网络,尤其涉及利用多个空间信道的无线网络。
背景技术
闭环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一般从接收器向发送器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发送信道状态信息消耗了本来可用于数据通信的带宽。
附图简述
图1示出两个无线站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模拟结果;
图4示出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信道状态信息矩阵的维数;
图6示出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较佳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对附图进行了参考,附图作为说明示出其中可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足够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尽管是不同的,但未必是互斥的。例如,这里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此外,应该理解,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修改每一个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个别元素的位置和排列。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在限制的意义上理解,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仅由适当解释的所附权利要求书连同授权的全范围的等效技术方案一起来定义。在附图中,同样的标号在所有几个图中指的是相同或类似的功能。
图1示出两个无线站:站102和站104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站102和104是无线局域网(WLAN)的一部分。例如,站102和10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例如,站102和104中的一个或多个还可以是诸如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站102和104可部分依照或完全依照无线网络标准来工作。例如,站102和104可部分地依照诸如ANSI/IEEE Std.802.11,1999版之类的标准来工作,然而这不是本发明的限制。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802.11”指的是任何过去、现在或未来的IEEE 802.11标准,包括但不限于1999版。
站102和104各自包括多根天线。站102包括“N”根天线,而站104包括“M”根天线,其中N和M可以是任何数字。此外,N和M可以相等或不相等。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讨论N和M相等的情况,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不限于此。站102和104通过其通信的“信道”可包括多条可能的信号路径。例如,当站102和104在具有多个“反射体”(例如,墙、门或其它障碍物)的环境中时,多个信号可从不同的路径到达。该情况称为“多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站102和104采用多根天线以利用多径并增加通信带宽。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站102和104可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通信。一般而言,MIMO系统通过利用通过多径成为可能的多个空间信道来提供较高的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站102和104可在每一个空间信道中利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来通信。多径可能引入频率选择性衰落,这可导致类似于码间干扰(ISI)的损害。OFDM在部分地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方面是有效的,因为OFDM将每一个空间信道分为小的子信道,使得每一个子信道表现出更平直的信道特性。可实现适于每一个子信道的缩放以纠正由于子信道导致的衰减。此外,取决于子信道的衰落特性,可动态地控制每一个子信道的数据承载量。
MIMO系统可“开环”或“闭环”地工作。在开环MIMO系统中,一个站可在不直接从另一个站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估计信道的状态。一般而言,开环系统采用指数解码复杂度(exponential decoding complexity)来估计信道。在闭环系统中,使用通信带宽以在站之间发送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由此减小必需的解码复杂度,并且还减小总的吞吐量。用于此目的通信带宽这里称为“反馈带宽”。当在闭环MIMO系统中减小反馈带宽时,更多的带宽可用于数据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7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