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推进式水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7122.1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谢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来红 |
主分类号: | B63B1/28 | 分类号: | B63B1/28;B63H1/36;B63H16/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进 式水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依操作者自身力量,能在水面上驱动前进的自推进式水翼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CN1248907C公开了一种自推式进水翼装置,其包括第一水翼、第二水翼及连接第一水翼和第二水翼且设有转向结构和驱动平台的支承结构,转向结构包括一根转向把及彼此独立的第一转轴部分和第二转轴部分,第一转轴部分和第二转轴部分之间是彼此可移动式地连接的,且移动式连接点位于转向把前方,第一转轴部分和第二转轴部分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是使第二水翼潜入水中,从而驱动水翼装置向前行进,第二位置是使水翼装置接近水面滑行,第一水翼位于水翼装置的前方,第二水翼位于水翼装置的后方;还包括一个对第一转轴部分和第二转轴部分施以偏压的偏压机构。该水翼装置的原理是通过操作者脚踏驱动平台,来克服偏压机构施加在第一转轴部分和第二转轴部分的偏压,使第二水翼切入水中产生向前推动力的。由于偏压机构设置在水翼装置的前端,与设置在水翼装置后端的驱动平台距离较远,且二者之间还通过多根杆件连接,因此操作中存在蹬踏力的传动损失,操作者必须用力猛蹬驱动平台方能克服偏压,这样一来,操作者体力消耗的非常快,一次只能玩2~4分钟,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们对该产品的使用兴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轻松省力,滑行更快、更持久的自推进式水翼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推进式水翼装置,包括导向机构、转向杆、转向支撑轴、操作者踏板、框形支撑件和后翼,所述后翼安装在框形支撑件的下端,所述操作者踏板安装在框形支撑件的上端内侧,所述转向支撑轴一端与转向杆连接,所述转向支撑轴另一端与框形支撑件之间连接有一脚踏旋转复位机构,该脚踏旋转复位机构能在操作者蹬踏操作者踏板时使所述后翼切入水中产生向前的推动力,并能在操作者停止蹬踏操作者踏板时使所述后翼上升回位至水面滑行状态。
所述脚踏旋转复位机构包括与框形支撑件设为一体的铰接座和与转向支撑轴设为一体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上端与铰接座上端铰接,所述铰接座下端固设有一限位连杆,所述铰接板下端滑套于该限位连杆上,所述限位连杆上还套设有一用以控制铰接板与铰接座开合角度的复位弹簧或弹性体。
所述复位弹簧或弹性体一端与铰接板抵顶,另一端与螺接在限位连杆末端的螺母抵顶。
所述框形支撑件包括一横杆和两竖杆,所述横杆与两竖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后翼与两竖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操作者脚踏板和铰接座均焊接或固定或一体成形于所述横杆内侧,且操作者踏板位于铰接座两侧。
所述框形支撑件的两竖杆之间设有一刹车板,所述转向杆的上端设有刹车把手,所述刹车板与刹车把手之间通过刹车绳连接。
所述转向支撑轴与转向杆连接的一端固设有一套筒,所述转向杆可转动地套设在该套筒内。
所述转向杆的下端与导向机构固定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一方面将旋转支点(即脚踏旋转复位机构)后移到框形支撑件与转向支撑轴的交接处,使得操作者的蹬踏可直接作用于该旋转支点上,避免了蹬踏力的传动损失;另一方面将踏板转化成杠杆的原理,使得操作者在蹬踏时夹角变小,也能确保后翼达到足够的切入角度。因此操作时,操作者不需要猛蹬踏板,只需以两脚慢跑的力量轻轻蹬踏,即可让水翼装置滑行的更快、更持久,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推进式水翼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脚踏旋转复位机构处于合拢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脚踏旋转复位机构处于张开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该自推进式水翼装置包括导向机构1、转向杆2、转向支撑轴3、操作者踏板4、框形支撑件5和后翼6。
导向机构1由导向托片11和前翼12构成,主要作用是跟踪并锁定水面。转向支撑轴3的前端固设有一套筒31,转向杆2可转动地套设在该套筒31内,转向杆2的下端与导向机构1固定连接。
框形支撑件5包括一横杆51和两竖杆52,横杆51与两竖杆52的上端连接,后翼6与两竖杆52的下端连接,操作者脚踏板4焊接在横杆51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来红,未经谢来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7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