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翼型叶片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7051.5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施宇 |
主分类号: | B29C70/48 | 分类号: | B29C70/48;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翼型叶片的生产方法,属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翼型叶片通过数字化处理后,被分解成多种不同的结构部件数据;利用常规塑胶成型工艺生产加工各个部件,最后将所有部件按设计拼装成型,并进行表面处理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复合材料叶片多采用手糊工艺制造。手糊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手工操作、开模成型、生产效率低以及树脂固化程度往往偏低,适合产品批量较小、质量均匀性要求较低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因此手糊工艺生产风机叶片的主要缺点是产品质量对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及环境条件依赖性较大,生产效率低和产品的而且产品质量均匀性波动较大,产品的动静平衡保证性差,废品率较高。
RTM工艺主要原理为首先在模腔中铺放好按性能和结构要求设计好的增强材料预成型体,采用注射设备将专用低粘度注射树脂体系注入闭合模腔,模具具有周边密封和紧固以及注射及排气系统以保证树脂流动顺畅并排出模腔中的全部气体和彻底浸润纤维,并且模具有加热系统可进行加热固化而成型复合材料构件。
RTM工艺属于半机械化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工人只需将设计好的干纤维预成型体放到模具中并合模,随后的工艺则完全靠模具和注射系统来完成和保证,没有任何树脂的暴露,并因而对工人的技术和环境的要求远远低于手糊工艺并可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RTM工艺采用闭模成型工艺,特别适宜一次成型整体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纤维、夹芯和接头等可一次模腔中共成型)。
由于RTM工艺是依赖模具成型,因此缺少足够的随意性,使得每种规格的叶片都必须有一种模具,这在标准体系中有比较好的表现,一旦将此工艺用于非标体系,RTM工艺就无法适应大规模生产应用的要求,特别是因风因地制宜的个性化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化加工零部件、规格尺寸可变的、拼装成型的、工业流水化高效生产的翼型叶片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内容是:以现有的已经经过长期使用的叶片为模板或全新设计的并经风洞测试通过的叶片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将分解的每个数据变换成结构数据库,并将每个数据用于相关模具制作;模具完成分解后的叶片结构件的前期生产工作,接下来由数控加工设备作进一步处理,加工成型的所有结构件经组装成叶片形,在此基础上裹覆复合材料以加强整体结构强度,然后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叶片的耐候性。最后进行力学、性能、探伤、平衡测 试。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提供的翼型生产技术按全部过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建立叶片数据库:已经经过长期使用的叶片或全新设计的并经风洞测试通过的叶片为模板,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将其数字化,并建成翼型叶片数据库。
建立叶片结构件数据库:将数字叶片按方便生产加工为原则进行切割及分形,标识每个切割的实型数字结构件和分形数字结构件并构建成数据库。
模具制作:利用分形数字结构件的数据库制作不同材质不同成型工艺的模具(塑胶类、五金类、铸造类)。
生产结构毛胚件:按设计要求选定结构件的分形模具,配合相应的模具成型工艺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结构件毛胚。
结构件成型:符合标准的结构件毛胚经截断和数控设备的加工,变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构件实体。
框架拼装:将结构件实体按顺序及结构配合的要求组装成符合设计要求的框架
叶片成型:将框架和结构件实体按顺序及结构配合的要求组装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翼型叶片。
叶片表面平整加工:利用切割的实型数字结构件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借助专用数控设备,对成型叶片进行整体表面加工;依照胶合强度的要求,对叶片表面进行粗糙度打磨。
整体裹贴叶片表面:采用缠绕及预浸料/热压工艺和改进的RTM工艺将复合材料胶合在叶片表面。每完成一个流程要求做一次气泡检测。
叶片表面处理:对表面固化好的叶片先期进行裁剪打磨抛光,然后原子灰填平后二次打磨抛光;表面光洁度满足设计要求。
叶片内部发泡填充:在叶片内腔体内注入发泡材料,做硬质发泡。静平衡检测:利用专门设备检测叶片的重量、重心;重量偏差满足标准要求的归为一类,重心一致的配成一套,不达标的要配重调心。
叶片表面涂饰:将叶片放置于专门的涂漆房中,用叶片专用漆对其表面进行涂饰,漆膜固化后方能启出。
叶片力学测试:在自建的符合认证标准的测试台上检测每片叶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施宇,未经陈施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7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电机转子及其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的终端融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