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06713.7 申请日: 2011-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2440149A 公开(公告)日: 2012-05-09
发明(设计)人: 贾俊强;桂仲争;吴琼英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地址: 212003***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桑蚕 幼虫 培育 虫草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涉及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方法,特指以活体桑蚕幼虫为寄主栽培蛹虫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蛹虫草亦称北冬虫夏草或北虫草,是一种国内外公认的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真菌,是寄生于夜蛾科等蛹体上一种虫草。研究表明,蛹虫草有效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与冬虫夏草相同或相似,对人体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它们均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SOD酶和麦角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抗疲劳、抗辐射、降血糖、降血脂和延缓衰老等作用(韦会平等,2004)。

与冬虫夏草相比,蛹虫草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人工培养可行。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蛹虫草栽培技术成果的公开报道。例如在我国公开和授权的专利包括:“蛹虫草等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公开号CN1167825)”,将蛹虫草菌株接种于以蚕蛹的组成成分为主要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上,或用人工饲料无菌养蚕法得到的蚕蛹上,在适当的环境下培养成具有子实体的蛹虫草;“蚕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方法(公开号CN1034390)”,将蛹虫草菌接种于培养基上,置一定的温、湿、光条件下培养,数天后再将经过体表消毒的蚕蛹加入,或将该菌制成菌液,注入蛹体中,然后继续培养,数天后即可获取蚕蛹虫草子实体;“蛹虫草的快速高产人工培育方法(公开号CN1092105)”,将蛹虫草菌的分生孢子制成孢子悬浊液,用昆虫针或类似物蘸取菌液,刺入蚕蛹,待营养菌丝在体内充分生长,蚕蛹僵硬后,用多孔的材料在其上覆盖一层或将僵蛹插入有孔易保湿的材料上,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线下培养即可获取大量的蛹虫草;“蛹虫草菌高产栽培方法(公开号CN1200403)”,以优质稻米加营养液为培养基,在pH8-8.5、温度23±2℃,培养蛹虫草子实体,成活率及出子实体率100%;“蛹虫草的一种高效培育方法(公开号CN101182471)”,将发酵后形成的蛹虫草菌丝体接种到经过体表消毒处理的蚕蛹或大米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置一定的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必要的通风、光照管理,数天后即可获取大量蛹虫草子实体;“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公开号CN101215527)”,以家蚕蛹为宿主,人工接种蛹虫草菌,模拟蛹虫草自然生态环境,人工培育而成,接种成功率、接种后的僵化率达95%以上,子实体的长出率达90%以上;“一种活体蚕蛹栽培蛹虫草的方法(公开号CN101720627A)”,蛹虫草菌种通过注射的方法接入活体蚕蛹体内,在18-25℃的培养室培养10-15天;12天开始增加光照,促进子实体形成。目前有关蛹虫草培育的国内外专利中,主要用蚕蛹、大米和人工合成培养基培育蛹虫草。

大米和人工合成培养基培育的蛹虫草子实体有子座而无菌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保健功效和商品价值,而用蚕蛹培育的蚕蛹草虽有子座和菌核,但蚕蛹是蚕经过吐丝结茧而产生的,占5龄蚕体质量约40%(w/w)的丝腺蛋白未能被蛹虫草菌利用。5龄桑蚕幼虫体内含有大量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如:黄酮(具有抑菌和抗氧化等作用)和1-脱氧野尻霉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贺伟强等,2005),若能用5龄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则能有效提高蛹虫草的药理价值,同时,采用桑蚕幼虫作栽培材料较蚕蛹所需工时短、节省劳动力、成本低,对我国蚕业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迄今为止,尚未检索到采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专利,仅有少量以研究论文的形式进行报道,如:潘中华(2001)用5龄2~7天桑蚕幼虫培育蚕虫草,接种后在22℃进行培养,僵化率为48%~80%,菌种衰退明显;温鲁等(2004)和朱芬娣等(2005)研究了4龄起蚕、5龄起蚕和5龄2~6天的桑蚕幼虫感染蛹虫草菌种情况,结果发现,5龄起蚕至5龄2~4天的桑蚕幼虫感染蛹虫草菌种效果比较理想,僵化率可以达到80%左右。尽管有少量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研究报道,然而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技术尚不成熟,难以推广,主要存在的缺点为:蛹虫草寄主均选择生长时期为4龄~5龄6天的桑蚕幼虫,此生长时期的桑蚕幼虫体内的丝腺蛋白没有完全形成,影响蛹虫草活性物质的积累,此外,因其体内存有大量的肠道微生物,易造成污染,僵化率低;在培养的过程中,有结茧化蛹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本发明采用活体熟蚕(此时体内丝腺蛋白最高且无肠道菌)作为寄主,培育蛹虫草,这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以及专利公开;同时,本发明采用的培养方法具有桑蚕丝腺蛋白利用率高、僵化率高(达90%以上)、实验重现性好以及易于操作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栽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利用桑蚕幼虫高效培育蛹虫草的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6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