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移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6500.4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8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王猷;何绍坤;胡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移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移栽机,尤其是一种能在铺膜后的起垄上移植农作物幼苗的电动移栽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幼苗在育苗田中长成壮苗后,都要将幼苗移栽到大田中继续生长。对于需要密植的农作物而言,由于移栽过程耗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直接影响了移栽的工作效率。同时因手工操作不规范而使幼苗移栽差异较大,直接影响幼苗的生长。因此,有必要采取机械化手段在铺膜后的起垄上进行农作物的移栽。
现有移栽机主要是膜上移栽机,它们都遵循“零速移栽原理”进行设计,即行走机构做连续的向前移动,移栽机构向下运动,将苗送入土中,两个运动共用一台动力机,通过内联合成,使鸭嘴的轨迹从地面上看为一条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有一个点,在这个点处,行走机构的前进速度和移栽机构的向后运动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移栽作业最理想的点。但大量实验发现:由于土壤存在高低不平、软硬不一等情况,导致行走机构的向前运动速度是一个随机的波动量,而移栽的向后运动速度是固定的,所以两者很难实现匹配。事实上,由于鸭嘴从入土到出土有一段时间,使得理论上的“零速移栽”在实践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土地表面不覆膜或植物株距较大时,上述缺陷表现不明显,但当需要在覆膜的土地上种植株距较小的植物时,则膜会被扯坏,导致移栽失败;而且,在覆膜的土地上种植株距较大的植物时,即使不把膜扯坏,也会使膜的开口较大,失去保墒保湿的作用。
依据“零速移栽原理”,现有膜上移栽机的移栽机构只能设计为能使鸭嘴实现曲线运动的机构,导致鸭嘴在土中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使地膜的开口较大,难以达到农艺要求。此外,现有膜上移栽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都使用内燃机做动力,燃油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而且污染环境,对某些要求高的农作物难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利用独立驱动分别前移和移栽动作的电动移栽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移栽效率和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电动移栽机包括带行走轮的机架1,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驱动电机3和蓄电池5,与机架尾部铰连的转向机构12,分别安装在机架1中部上端两边的两个导苗筒11和中间位置的移栽电机6,位于移栽电机6下方的曲柄运动机构7和移栽机构8;机架1前部为轮架结构、中部为高起的移栽机构支架结构、尾部为与转向机构连接的尾架结构,高起的移栽机构支架中部有两根相互对称并与移栽机构相互配合的直立导轨10、两边为内侧带上下碰块9的立杆;移栽机构8包括左右对称的两套苗斗8-10、以及通过曲柄运动机构7使它们张合并随之上下运动的移栽控制机构,两套苗斗8-10分别位于两个导苗筒11的下方并与其同轴,每套苗斗8-10由两个对称的半圆锥筒形移栽鸭嘴8-1拼合而成,整个移栽机构8位于机架1中部两侧的立杆之间,其移栽控制机构的碰杆(8-8)与立杆上的碰块9相对应;驱动电机3通过减速链轮机构4与行走轮2的轮轴链连接,,驱动移栽机移动一个株距后减速或停止;移栽电机6为两边输出结构,前、后两套曲柄运动机构7的上端分别与移栽电机6两边的输出轴连接、下端分别与移栽机构8上端两侧铰连。蓄电池5为驱动电机3和移栽电机6通过电能,通过驱动电机3和移栽电机6,分别控制整个移栽机的水平移动和移栽机构8的垂直上下运动,使整个移栽机的移动速度和移栽的速度无固定内联关系,根据不同的植物幼苗移栽要求分别进行调节。当移栽鸭嘴8-1在土壤中的时候,驱动电机3驱动移栽机减速或停止,保证移栽的效果较好,对地膜的损害最小,移栽电机6通过曲柄运动机构7带动移栽机构向下运动,完成幼苗的移栽。
所述移栽控制机构包括前后对称的两块挂板8-2及夹于其间两端的两块滑槽8-4、穿固于挂板中间的挂板轴8-3、左右对称的两个移栽鸭嘴8-1;每个移栽鸭嘴8-1由对称的两套半锥筒形苗斗8-10,一端带部分齿轮、另一端带拉钉8-5的杠杆8-9,碰杆8-8,拉伸弹簧8-6和铰轴8-7组成;杠杆8-9、铰轴8-7、碰杆8-8和苗斗8-10的上端固接为一体,苗斗8-10、杠杆8-9和碰杆8-8又通过铰轴8-7铰接在挂板8-2上,拉伸弹簧8-6套于两个同侧杠杆8-9两端的拉钉8-5上,铰轴8-7的圆心与杠杆8-9端头的部分齿轮圆心重合;挂板8-2通过挂板轴8-3与前、后两套曲柄运动机构7的下端铰连,滑槽8-4卡套于机架1中部的两根直立导轨10上(保证移栽控制机构上下运动时的定位);碰杆8-8与机架两侧立杆上的碰块9相对应,当移栽机构8上下运动碰到碰块9时,使移栽鸭嘴8-1打开或合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6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