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多肽在制备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6464.1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军;杨利敏;毕玉海;李晶;孙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205 | 分类号: | A61K39/205;A61P31/14;G01N33/569;C07K7/06;C07K14/1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 多肽 制备 狂犬病 疫苗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异多肽在制备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发病死亡率为100%。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
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渡过潜伏期,后通过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然后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进而入脑,并不延血液扩散。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灰质大量复制,延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
目前我国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均是细胞培养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由于疫苗的生产基于活病毒,因此在生产及使用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另外采用细胞培养方式生产疫苗成本较高,导致国内狂犬病疫苗价位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异多肽在制备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含有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多肽片段的多肽在制备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多肽片段的多肽在制备辅助鉴定动物是否感染狂犬病病毒的试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狂犬病疫苗,它的活性成分为含有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多肽片段的多肽。
所述疫苗还可包括弗氏完全佐剂或氢氧化铝佐剂。
所述疫苗可为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疫苗:将所述多肽与弗氏完全佐剂完全乳化,得到疫苗。所述疫苗具体可为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疫苗:(1)将所述多肽用pH7.4的PBS溶液溶解,使多肽的浓度为1mg/ml,即为抗原溶液;(2)将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和所述抗原溶液分别吸入两个注射器内,两注射器之间以一细胶管相连,然后交替推动针管,直至形成粘稠的乳剂为止,即为疫苗。
所述疫苗具体可为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疫苗:(1)将所述多肽用pH7.4的PBS溶液溶解,使多肽的浓度为1mg/ml,即为抗原溶液;(2)将等体积的所述抗原溶液和氢氧化铝佐剂充分混匀,即为疫苗。所述氢氧化铝佐剂具体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取5%(g/100ml)硫酸铝水溶液250ml,在强烈搅拌下加入5%(g/100ml)氢氧化钠水溶液100ml,用生理盐水离心洗涤沉淀2次,再将沉淀悬入生理盐水中使达250ml。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辅助鉴定动物是否感染狂犬病病毒的试剂,它的活性成分为含有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多肽片段的多肽。
所述多肽可还包括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多肽片段和/或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多肽片段(各个多肽片段的位置关系可变)。
所述多肽还可包括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多肽片段(各个多肽片段的位置关系可变)。
所述多肽中的各个所述多肽片段之间具体可用两个甘氨酸残基(Gly Gly)连接。
所述多肽具体可为如下(1)至(9)中的任意一种:
(1)序列表的序列8所示的多肽;
(2)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多肽;
(3)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的多肽;
(4)序列表的序列12所示的多肽;
(5)序列表的序列11所示的多肽;
(6)序列表的序列7所示的多肽;
(7)序列表的序列10所示的多肽;
(8)序列表的序列9所示的多肽;
(9)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多肽。
所述多肽可为活化后的多肽。所述活化的方法具体如下:将所述多肽在含有15%(体积比)DMSO和0.9mM氧化性谷胱甘肽的Tris-HCl(pH8.0)缓冲液中溶解,4℃静置48小时。
本发明还保护含有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多肽片段的多肽,为如下(1)至(9)中的任意一种:
(1)序列表的序列8所示的多肽;
(2)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多肽;
(3)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的多肽;
(4)序列表的序列12所示的多肽;
(5)序列表的序列11所示的多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64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复合材料灭火毯
- 下一篇:一种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