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管桩的弯裂病害桩修复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5939.5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高金松;吴站立;别军皓;胡银海;孔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超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病害 修复 治理 方法 | ||
1.一种预应力管桩的弯裂病害桩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a.该弯裂病害桩(2)的管孔内配置一钻具(1),该钻具(1)由钻头(11)与钻杆(12)组成,并螺纹连接成一体;
b.所述钻头(11)的呈圆锥状,该圆锥外周嵌锒有多个合金条(13),所述钻头(11)设有轴向中心出水孔(17);
c.所述钻杆(12)设置为空心结构,其上端设置有连接高压水管的进水口(16);该钻杆中部设有多个向上斜出水孔(15);该钻杆下部设有轴向出水孔(14),该轴向出水孔(14)与所述钻头的轴向中心出水孔(17)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应力管桩的弯裂病害桩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管的进水口(16)的压力为5Mpa~1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应力管桩的弯裂病害桩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斜出水孔(15)设置为四个,它的直径为Φ10毫米、上斜呈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应力管桩的弯裂病害桩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轴向出水孔(14)、所述钻头的轴向中心出水孔(17)直径均为Φ8毫米。
5.一种预应力管桩的弯裂病害桩修复治理方法,包括由钻头(11)与钻杆(12)组成的钻具(1),该钻头设有轴向中心出水孔(17),所述钻杆(12)上端设置有连接高压水管的进水口(16)、中部设有多个向上斜出水孔(15)、下部设有与所述钻头出水孔(17)相对应的轴向出水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的弯裂病害桩修复治理步骤是:
第一步,在所述弯裂病害桩(2)的弯折背侧(9)处钻孔取土,将该弯裂病害桩扶正;
第二步,将所述钻具(1)插入所述扶正后弯裂病害桩的管孔内上口,并钻穿该病害桩管孔内的碎石或道渣层(3);并进钻过程同时在所述高压水管进水口(16)接通高压水冲刷;此时,由所述钻杆向上斜出水孔(15)向上压力出水,以及由所述钻头轴向出水孔(14)向下压力冲土;随着该钻具上下移动,高压水将所述弯裂病害桩(2)管孔内的软土(4)冲成泥浆,并溢流至地面,该弯裂病害桩管孔内的碎石或道渣(3)也随着下沉,直到沉至所述病害桩的裂口处(21)以下2米左右的位置,再将该病害桩管孔内的水抽排干净,确保该病害桩管孔内的碎石或道渣层(3)下沉至管桩裂口处(21)以下2米左右,这就完成了所述病害桩管孔内的碎石或道渣层(3)下沉的任务;
第三步,所述钻具(1)从所述弯裂病害桩(2)管孔内拔出至该病害桩的上口;
第四步,所述病害桩(2)管孔内排除积水,并置入钢筋笼(7)、灌满混凝土(6),用插入式振捣器插至管桩裂口处(21)的0.5米左右的位置,连续振动时间≥10分钟,断续振动的累计时间为≥15分钟,直到所述混凝土(6)中的水泥浆渗入所述管桩裂口处(21)直至渗入它的外周壁(5),将该病害桩的裂口处(21)填实,方能达到传递竖向荷载的功能;这样,将所述病害桩(2)管孔内变成现浇实体的钢筋混凝土桩,该钢筋混凝土桩伸入该病害桩裂口处(21)以下2米左右,即修复原病害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超,未经孔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59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