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精矿矿浆脱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5705.0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冯克敏;刘海;姚石林;刘荆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陈镕坚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矿 矿浆 脱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浓密机脱水工艺和设备,进一步来说,涉及一种磷精矿矿浆脱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磷精矿矿浆浓密脱水工艺是在高效浓密机中,在絮凝剂的作用下,矿浆沉降与水进行分层达到脱水的目的。随着矿产资源日益贫化和细化,为了提高矿资源的利用率,大部分选矿企业均采用细磨工艺,选出的精矿形成细粘物料。实践证明,这种磷精矿矿浆浓密脱水生产工艺不仅矿与水分层较为困难,还因为由于生产过程中物流量较大导致絮凝剂消耗较高,装置产能提升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装置产能,降低磷精矿矿浆浓密脱水消耗,且工艺结构简单,工艺设备容易制作、使用方便的一种磷精矿矿浆脱水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磷精矿浆脱水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在浓密机前增加一旋流器,将磷精矿矿浆引进入旋流器进行分级;
②使旋流器底流直接进入磷矿浆贮槽,旋流器顶流与絮凝剂混合后进入浓密机进行浓密;
③ 开动浓密机转耙,浓密机底流用底流泵打入磷矿浆贮槽与进入磷矿浆贮槽的旋流器底流磷矿浆混合;浓密机溢流返回选矿厂;
④磷矿浆贮槽内的混合磷矿浆即为脱水磷矿浆。
由于全部磷精矿矿浆进入旋流器先进行分级,只有少量磷精矿矿浆以旋
流器顶流形式进入浓密机, 减少了进入浓密机的物流量,因之装置产能提升,絮凝剂和工艺水消耗减少。
本发明方法装置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装置的产能,且降低了工艺水和絮凝剂的消耗。本发明方法适用于磷精矿矿浆脱水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 1为磷精矿矿浆,2为旋流器,3为旋流器顶流,4为旋流器底流,5为浓密机,6为絮凝剂,7为浓密机转耙,8为底流泵,9为磷矿浆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某有限责任公司磷肥厂采用本发明一种磷精矿矿浆脱水的方法, 如附图1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① 在浓密机5前增加一旋流器2,将固含量为62%的磷精矿矿浆1引进入旋流器2进行分级,
② 70%的磷精矿矿浆1成为旋流器底流4, 旋流器底流4固含量从62%提高到70%,从旋流器2底部直接进入磷矿浆贮槽9; 30%的磷精矿矿浆1从固含量62%下降到50%成为旋流器顶流3, 旋流器顶流3与絮凝剂6混合后进入浓密机5进行浓密,
③ 开动浓密机转耙7, 由于磷精矿与水分层, 磷精矿矿浆1固含量达到70%后,浓密机底流用底流泵8打入磷矿浆贮槽9与进入磷矿浆贮槽9的旋流器底流4磷矿浆混合;浓密机溢流返回选矿厂;
④磷矿浆贮槽9内的混合磷矿浆即为脱水磷矿浆;最终将磷精矿浆固含量从62%提高到70%后供磷酸装置用。
采用本方法后,磷酸装置高效浓密机生产能力从180吨/小时提高到300吨/小时,装置每年产能提升86万吨;工艺水消耗从40吨/小时降低到20吨/小时,每年节约工艺水消耗带来的经济效益为7万元;装置絮凝剂消耗从0.015公斤/吨磷矿下降到0.010公斤/吨磷矿,每年节约絮凝剂消耗带来的经济效益为4万元。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5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