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刷电机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5669.8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茂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H02K29/00 | 分类号: | H02K29/00;H02K3/04;H02K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以及 电动 动力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刷电机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10极12槽、14极12槽以及具有上述磁极数和槽数的整数倍的构成的无刷电机中,作为各电机绕组的连接结构是同时使用环状连接(Δ连接)以及星形连接(Y连接),由此能够降低其转矩脉动。
例如,在日本专利第3399330号的说明书中公开有下述结构(参照第3、4图),即:对6个电机绕组进行环状连接,并且将这些环状连接绕组中按照每两个绕组为一相而划分成三相,通过将剩余的6个电机绕组按照每两个绕组与上述三相的各个位置串联连接,由此形成三相的星形连接。并且,在上述日本专利第3399330号的说明书中还公开有下述结构(参照第9图),即:同样将6个电机绕组进行环状连接,并且以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机绕组为一组,将剩余的6个电机绕组进行星形连接,进而对这些环状连接绕组和星形连接绕组进行并联连接。而且,在日本特开2010-104112号公报中公开有下述结构(参照第3图),即:以并联连接的两个电机绕组为一组,将6个电机绕组进行环状连接,并且以并联连接的两个电机绕组为一组,将剩余的6个电机绕组进行星形连接,进而对这些环状连接绕组群和星形连接绕组群进行并联连接。
即,在配置成环状的12n个(n为整数)电机绕组中,以环状连接的方式对其一半电机绕组进行三相连接,并且以星形连接的方式对剩余的一半的电机绕组进行三相连接。而且,由于各环状连接绕组的电流相位与各星形连接绕组的电流相位相差π/6(电角度),因此能够将两者产生的6次成分的转矩脉动互相抵消。
通过采用上述日本专利第3399330号说明书和日本特开2010-104112号所示那样的连接结构,则必须将在周向上分离的电机绕组之间连接。因此,以往如图10所示,使用具有与各相(U、V、W、中性点)对应的圆环状的导电板50U、50V、50W、50N以及供电端子51U、51V、51W的母线(bus bar)和保持该母线52的绝缘树脂架(省略图示)将各电机绕组连接,由此,一般情况下形成能实现提高其组装性以及可靠性的结构。
然而,例如,在用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EPS)这样的电动致动器的驱动源的电机中,总是要求其小型化及低成本化。因此上述这样的母线52(以及绝缘树脂架)成为其妨碍原因之一。因此,一直以来都要求创造出既能抑制发生转矩脉动又能取消母线、实现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的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既能抑制发生转矩脉动又能取消母线、实现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的无刷电机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无刷电机包括:形成有10n极或14n极的磁极的转子,其中,n为整数;和具有12n个电机绕组的定子。所述定子包括6n个环状连接绕组和6n个星形连接绕组。所述6n个环状连接绕组以周向相邻的两个绕组的卷绕方向不同的方式进行环状配置。所述6n个星形连接绕组,以其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绕组的卷绕方向不同的方式使所述6n个星形连接绕组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所述各环状连接绕组之间的6n根连接线连接,由此将所述6n个星形连接绕组配置在所述各环状连接绕组之间。以其周向相邻的三个端子为一组对所述各星形连接绕组的另一端施加三相的驱动电压。
附图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重要性,将在参照附图的同时进行叙述,其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EPS)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电机的剖视图。
图3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4是连接成环状的电机绕组(环状连接绕组)的立体图。
图5(a)、(b)是在各环状连接绕组之间的各连接线附加的电机绕组(星形连接绕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由各电机绕组及各连接线形成的绕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环状连接绕组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电机的绕线展开图。
图9是电机的连接图。
图10是母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成构成电动动力转向装置(EPS)的驱动源的无刷电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5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