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华绒螯蟹大规格亲体繁育技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03966.9 申请日: 2011-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3026989A 公开(公告)日: 2013-04-10
发明(设计)人: 严银龙;施永海;张根玉;徐嘉波;朱雅珠;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欧阳俊立
地址: 2004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中华 绒螯蟹大 规格 繁育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华绒螯蟹繁育,尤其是中华绒螯蟹大规格亲体繁育技术。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 inensis)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主要养殖的特种经济水产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蟹养殖迅猛发展,依赖捕捞天然蟹苗资源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有通过人工育苗来填补蟹苗的缺口;但是,由于繁育技术因素制约和市场利益驱使,当前河蟹育苗场大多采用小规格河蟹亲体(80-100克)育苗,年复一年用小规格河蟹亲体繁殖,导致养成商品蟹规格小,表观性状差,品味差,容易造成遗传漂变,引起河蟹种质退化;而选用大规格(雌150克,雄200克以上)河蟹亲体育苗,河蟹怀卵量大,养成商品蟹规格大,表观性状好,品味佳,遗传基因稳定性高,有助于河蟹良种选育,提高和保护河蟹种质资源,稳定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大规格河蟹亲体越冬成活率相对较低,交配后抱卵困难,孵化过程中耗能大,抱卵蟹死亡率高,育苗产量低,导致育苗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亲体越冬成活率低,交配后抱卵困难,抱卵蟹死亡率高,育苗产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中华绒螯蟹大规格亲体室内越冬、交配及抱卵蟹孵化的繁育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选择雌蟹规格在150克以上,雄蟹200克以上体格健壮的中华绒螯蟹亲体,其特征是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将选来的中华绒鳌蟹亲体浸入微流水氧气充足的新鲜水中2-3分钟后取出,过3-5分钟后,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高锰酸钾用水配成浓度为5-10mg/l溶液,将中华绒螯蟹亲体放入消毒池浸泡20-30分钟,药浴时应避光,然后采用室内玻璃钢越冬池暂养,越冬池池底铺设黄沙15-20cm,搭建瓦片隐蔽物和网片攀护物,越冬池气头密度为0.5-1个/m2,溶解氧5-8mg/l,水深55-65cm,光照度500-1000lx,雌雄分开放养,雌、雄蟹放养密度分别为5-10只/m2和4-8只/m2,淡水水源为天然河道水,抽入蓄水池沉淀三天后使用,每三天换水一次,投喂小虾、螺蛳和鱼肉,辅以玉米、南瓜、豆粕,搭配河蟹全价颗粒饲料、VE微量元素,暂养期间每天早晚各投喂饵料一次,上午的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1/3,小虾、螺蛳和鱼肉日投喂量为中华绒螯蟹亲体体重的3-8%;12月中旬开始中华绒螯蟹亲体的越冬培育,室内最低水温不低于5℃;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上午的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1/3,小虾、螺蛳和鱼肉日投喂量为亲体体重的1-5%;每年3月初,当水温达到9℃以上,安排促产配对,交配用海水纳入土池池塘内沉淀,盐度稳定在18‰,交配时水温控制在9-12℃,雌雄配比为1.5-2∶1,交配密度为7-13只/m2,持续交配时间为7-15天,及时捉出雄蟹,以防止对抱卵蟹的干扰;抱卵后,连续不间断充气并加大充气量,调整气头密度为1-1.5个/m2,保证抱卵蟹受精卵胚胎发育的溶氧5-8mg/l需求,每三至五天换水一次,换水时温度偏差小于±1℃,盐度偏差小于±0.5‰,以防因温度和盐度变化太大而引起抱卵蟹流产;中华绒螯蟹幼体培育温度在24-25℃;育苗海水盐度在18‰;投喂轮虫、卤幼和淡水枝角类生物饵料。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创造了中华绒螯蟹蟹大规格亲体室内越冬育肥强化培育,促产交配,抱卵蟹孵化配套繁育技术,使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亲体的越冬成活率达87.4-94.8%,抱卵率90.3-94.2%,孵化率86.7-89.3%,每个亲体生产大眼幼体重量750-1180g/只;实现规模化育苗,达到保护种质资源,稳定中华绒螯蟹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操作简便、方法实用,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选择生长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新,无病害环境中的体格健壮,肥满度好,成熟系数高,两鳌八步足齐全,雌蟹规格在150克以上,雄蟹200克以上,头胸甲洁净,具光泽,体黄绿色、古铜色或墨绿色,额齿4枚,尖锐,居中两额齿间缺刻最深,其夹角为等于或小于90°的直角或锐角,第二步足弯曲紧靠头胸甲时,其长节和腕节弯曲处长度超过或与额齿持平的中华绒螯蟹亲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未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3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