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邻面板错位单元幕墙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3210.4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生;朱燕军;黄键;王浙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邻 面板 错位 单元 幕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的幕墙,特别涉及一种相邻面板错位单元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师设计理念“人性之于建筑”的提升,建筑物越来越向高层、高档、多功能方向发展,为了使建筑物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的美观,建筑物的外表面一般都设置有幕墙。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悬挂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
目前建筑幕墙为相邻错位面板的单元幕墙可行的办法都是制作几套型材模系统,没有一套完整的相邻面板错位单元幕墙系统来解决。这样增加工程成本,接口位置较多,较难克服漏水问题,在现场安装,建筑效果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组装方便、美观新颖的相邻面板错位单元幕墙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相邻面板错位单元幕墙系统,其包括一单元龙骨,所述单元龙骨包括公立柱、母立柱、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所述公立柱、母立柱、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形成一框架结构,所述单元龙骨从下向上依次设有镀锌钢板、保温岩棉和铝背板,所述公立柱或母立柱上设有外凸玻璃或内凹玻璃,所述公立柱、母立柱分别与一可调连接件连接,所述可调连接件上设有调节螺栓。
优选的,所述公立柱、母立柱、中横梁上穿入有内凹铝合金拼料。
优选的,所述下横梁上设有窗台板。
优选的,所述上横梁上设有铝合金水槽。
优选的,所述公立柱与所述母立柱之间设有密封胶条。
优选的,所述公立柱、母立柱的端部设有铝合金护边。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系统充分利用铝型材的性能,把工程中的难点及奇特造型在工厂车间完成。克服了因面板不在一个面上而需要开模过多的问题,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面板的凹凸造型可在板块生产时完成,对板块的安装精度及工程的效果有保证,相对传统的施工工艺加工,制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安装方便。构造简洁实用。构造合理,抗变性,抗震性能更佳。重要的是因模具的减少,节约了成本。单元整体性能好,更易于运输。较传统方式施工,安装更简单,安装周期也更短,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本系统将大部分工序都在工厂完成,加工平整度好,精度高。同时也克服了现场安装偏差大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横剖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横剖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竖剖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竖剖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至4所示,该相邻面板错位单元幕墙系统,其包括一单元龙骨,单元龙骨包括公立柱2、母立柱1、上横梁5、中横梁7和下横梁4,公立柱2、母立柱1、上横梁5、中横梁7和下横梁4通过螺钉固定形成一框架结构,其中公立柱2、母立柱1、中横梁7上穿入有内凹铝合金拼料19,这样可形成合框龙骨,下横梁4上设有窗台板6,上横梁5上设有铝合金水槽20。公立柱2与母立柱1相互配合,公立柱2与母立柱1之间设有密封胶条13,公立,2、母立柱1的端部设有铝合金护边15。
单元龙骨从下向上依次设有镀锌钢板18、保温岩棉17和铝背板11,公立柱2或母立柱1上设有外凸玻璃9或内凹玻璃10,外凸玻璃9的端部与外凸铝合金拼料16相对,内凹玻璃10的端部与内凹铝合金拼料19相对。公立柱2、母立柱1分别与一可调连接件3连接,可调连接件3上设有调节螺栓12,可调连接件3可与固定在混凝土内的连接件8连接,从而将整个单元板块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3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