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磷酰胺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2298.8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9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675 | 分类号: | A61K31/675;A61P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黄健 |
地址: | 430032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磷酰胺 制备 治疗 乙型肝炎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磷酰胺的应用,尤其涉及环磷酰胺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是一种广泛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在中国有高达10%的人群被乙肝病毒感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感染肝脏的肝细胞并不造成肝细胞的损伤,但乙肝病毒对人体而言属于完全异己的生物体,其抗原成分会强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并趋化大量免疫细胞达到肝脏部位,以便将乙肝病毒进行清除,但这种募集的免疫细胞会导致强烈的炎症反应,正是这种炎症直接地损伤肝脏细胞,引发乙型肝炎。
目前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的治疗并不理想。尽管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类和抗病毒的核苷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并且是作为治疗乙型肝炎常用的临床用药,但干扰素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毒性,长期或大量服用对于患者的毒副作用非常明显,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的DNA复制,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需要长期服药甚至是终身服药,但核苷类抗HBV药物又往往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治疗失败。其它种类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如何克服现有的治疗乙型肝炎药物的缺陷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环磷酰胺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环磷酰胺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的辅助药物中的应用,该辅助药物为辅助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环磷酰胺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其对包括恶性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头颈部鳞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及骨肉瘤在内的肿瘤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为口服和注射给药,通过给患者摄入较大剂量的环磷酰胺,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并且,为了杀死肿瘤,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连续给药,以及周期性治疗,但由于大剂量且长时间治疗,在杀死肿瘤的过程中对患者身体伤害也非常大。目前还没有报道显示环磷酰胺可作为乙型肝炎治疗药物或乙型肝炎治疗的辅助药物,尤其是可以经低剂量口服实现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例如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等,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常用的临床用药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但最大问题是上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机理是只能抑制HBV的DNA复制,而非清除乙肝病毒,临床上常见的情况是,采用治疗达到预期效果后一旦停药,由于病毒的反弹,其血清病毒DNA载量甚至超过治疗前水平,因此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还面临耐药的风险,不仅贻误治疗还可能引发其它病症(例如对其它脏器功能的损害),这也是乙肝治疗难度大的原因。
因此,开发新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来有效杀灭乙肝病毒,是清除乙肝病毒的理想手段。低剂量的环磷酰胺通过选择性地杀伤调节性T细胞,使效应性T细胞增殖活化能力增强,从而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该结论虽然已经有公开,但从另一方面,增强抗病毒免疫,同时也导致炎症的加强,后者会进一步恶化对肝细胞的损伤。所以,环磷酰胺药物与治疗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在本发明以前始终没有确定的结果。本案发明人的研究发现,使用环磷酰胺,尤其是口服低剂量环磷酰胺,在治疗乙型肝炎中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乙肝患者,口服环磷酰胺治疗能够平衡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达到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22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