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镀铜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01119.9 | 申请日: | 2011-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 发明(设计)人: | 万孝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中华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 地址: | 61006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镀铜 废液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镀铜废液的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来讲镀铜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焊接技术及焊接材料的发展,我国实芯焊丝的生产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因为实芯焊丝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在其表面进行镀铜处理,在使用过程具有良好导电性和抗空气氧化。实芯气体保护焊丝的生产过程在其表面利用化学镀铜的工艺是铜与铁的直换反应,在镀铜过程中,Cu++离子降低,Fe++离子浓度升高,当Cu++离子浓度低于一定量时,镀铜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加入Cu SO4溶液。而Fe++离子浓度大于某一定量时,也不能使镀铜过程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将Fe++离子超过一定浓度的液体排出生产线,补充新的镀液。通常情况下是将废液收集到排污水池里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这样操作会使废液中的Cu以渣的形式排放白白浪费掉,既有损环境又浪费资源。
专利号为8810691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化学饺铜工艺中氧化除铁回收硫酸铜废液的方法,具体特征在于,将压缩空气以雾状吹人待回收的硫酸铜废液中.同时将该废液加热至>90℃。并加入Na2CO3(或NaOH)以把溶液的pH值调至1.2~1.5,再加入Na2SO3,其用量是以能保证生成黄铁矾NaFe3(SO4)2(OH)6沉淀所需的Na离子为准。然后充分搅拌4小时,待生成的沉淀沉降后,分离出上层清液,将其作为循环使用的硫酸铜溶液。上述发明采用空气做为氧化剂,所述废液需加热至>90℃,然而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吹气会大量的带走热量,要维持反应的温度>90℃,需要大量补充热量,故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镀铜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主要解决FeSO4浓度≥60g/L时,排出的废镀铜液的除铁问题,并使达到化学镀铜废液的回收利用,化学镀铜工艺废液不排放、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化学镀铜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将生产系统中排放的硫酸铜废液收集到废液储备槽中备用;
(二):将废液储备槽中的硫酸铜废液抽入除Fe++槽中;
(三):将除Fe++槽中废液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0~70℃,其次加入CaCO3使溶液PH值调至2~3,然后在除Fe++槽里加入双氧水,通过双氧水将Fe++转化为Fe+++,加入Na2SO4,进行机械搅拌1~2小时使其充分反应,使其生成黄铁钒;
(四):将步骤三中黄铁钒过滤清除,经过滤后的硫酸铜溶液进入到液体储槽中待化验硫酸铜溶液的各项指标;
(五):检化验液体储槽的硫酸铜各项指标,如Fe++未达标须返到除Fe++槽中进行二次处理,如Fe+++离子未达标须进行精密过滤,各项指标合格后应将其送到浓度调配槽中对其进溶液浓度调配至生产工艺需要的硫酸铜溶液浓度,以备生产系统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以上步骤的处理,可以完全实现实芯气保焊丝的生产主要工艺用硫酸铜溶液自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消除了铜离子(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项目;本发明较空气做为氧化剂的特点是氧化反应温度低(空气氧化剂为≥90℃,本发明为60-70℃),能耗低(由于吹气会大量的带走热量,要维持反应的温度≥90℃,需要大量补充热量)。其中本发明除铁率高达90%,而空气氧化剂为40~70%,故能耗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说明:
本发明先将废液加热至60-70℃,加入CaCO3,把溶液PH值调到2-3,加入Na2SO4,进行机械搅拌2小时,由于加入了CaCO3使其胶状物与Ca++离子混合呈絮状物,便于过滤,而且除铁率可达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中华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大中华焊接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11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