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9399.4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柳希泉;高青松;亓爱峰;吕明秀;徐志明;章博;张弘弢;王彩琴;王振中;王亮;白如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7/00 | 分类号: | C10B27/00;C10B27/06;C10B41/08;G05B1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气管 压力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获取测量值:获取集气管压力值和蝶阀后吸力值;
2)计算排气扰动量:将所述集气管压力值和集气管设定值的差值进行PID比例、积分和微分的运算,以得到排气扰动量;
3)计算吸力扰动量:将所述蝶阀后吸力值与预先设定的扰动作用系数的比值作为吸力扰动量;
4)控制蝶阀的开度:将所述排气扰动量和所述吸力扰动量的差值作为蝶阀控制信号来控制蝶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获取所述蝶阀后吸力值的测量点为:
气体从蝶阀处以预设速度在集气管内流动预设时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时间具体为1-2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排气扰动量增大,且所述吸力扰动量不变时,则所述蝶阀的开度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排气扰动量和所述吸力扰动量同时增大,且所述排气扰动量与所述吸力扰动量的增量完全相同时,则所述蝶阀的开度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排气扰动量和所述吸力扰动量同时增大,且所述排气扰动量的增量小于所述吸力扰动量的增量时,则所述蝶阀的开度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排气扰动量增大且所述吸力扰动量减小时,则所述蝶阀的开度增大。
8.一种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管压力测量装置、蝶阀后吸力测量装置、排气扰动量计算模块、吸力扰动量计算模块和蝶阀控制运算模块;其中,
所述集气管压力测量装置,用于获取集气管压力值;
所述蝶阀后吸力测量装置,用于获取蝶阀后吸力值;
所述排气扰动量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集气管压力值和集气管设定值的差值进行PID比例、积分和微分的运算,以得到排气扰动量;
所述吸力扰动量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蝶阀后吸力值与预先设定的扰动作用系数的比值作为吸力扰动量;
所述蝶阀控制运算模块,用于将所述排气扰动量和所述吸力扰动量的差值作为蝶阀控制信号来控制蝶阀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气管压力测量装置和蝶阀后吸力测量装置均为差压变送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气管压力显示模块和蝶阀后吸力显示模块;
所述集气管压力测量装置通过所述集气管压力显示模块与所述排气扰动量计算模块相连接;
所述蝶阀后吸力测量装置通过所述蝶阀后吸力显示模块与所述吸力扰动量计算模块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93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