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机带电换刷及碳粉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8513.1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张锰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宏伟 |
主分类号: | H01R39/02 | 分类号: | H01R39/02;H01R39/26;H01R39/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54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 带电 碳粉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电设备中的一种辅助设备,主要特点是能带电拆换碳刷和收集碳刷与滑环摩擦产生的碳粉尘。
技术背景
现目前的发电机碳刷与滑环间摩擦产生的碳粉是没有收集的,这种粉尘如不加以收集、除尘处理,必然随着机组的旋转进入发电机的内部,污染定子绕组和励磁绕组等内部部件,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制造厂在设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合理控制碳刷的电密、选取性能优良的碳刷、滑环开槽等,但效果都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象及其严重性弥补了现有发电设备中相关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机组运行中都能更换碳刷、将碳粉尘封闭、收集起来进行回收处理的集成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发电机带电拆换碳刷及碳粉收集装置,包括发电机滑环和刷架及碳刷组件,发电机滑环和刷架及碳刷组件之间相对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刷架及碳刷组件前端是与发电机滑环相接触的碳刷,碳刷后端设置有恒压卷绕弹簧;刷架及碳刷组件包括两组上、下排列的可带电拆卸碳刷刷盒,在两组可带电拆卸碳刷刷盒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密闭罩将刷架及碳刷组件包围,形成封闭腔体;吸尘管路的一端与封闭腔体相连,其另一端与吸尘处理装置相连通;
所述的吸尘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经外壳内的气体通道连通;在气体通道上设有静电滤袋和风机;
在碳粉处理装置内部或外部设置除尘振打电机,除尘振打电机与静电滤袋相连接,产生振动。
进一步的特征是:在静电滤袋下部设置集尘盒。
进风口设置在碳粉处理装置的下部、排风口设置在碳粉处理装置的顶部。
本发明可带电换刷及碳粉收集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可带电拆卸刷握,更换碳刷时方便、快捷,即使在发电机组运行状态时,都能方便地更换碳刷;
2、采用恒压式卷绕弹簧,当碳刷的磨损在其长度磨损限度内时,该弹簧能保持恒定的弹簧压力,使碳刷与滑环保持良好接触;
3、碳刷和导电环集成一体,使滑环和刷架装置形成封闭腔体,密封碳刷磨损产生的碳粉尘,避免碳粉尘污染发电机及其周围的空间;同时,利用吸尘、除尘装置,收集处理碳粉。
4、形成冷却空气的密闭循环回路,将摩擦和发热产生的损耗带走,在吸尘的同时带走热空气,从而有效降低滑环表面温度。
5、该装置通过对集电环电密的合理分布以及温度的有效控制,从而有效的提高发电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带电拆换碳刷刷盒装置示意图(剖视);
图2是碳粉收集处理装置(件7)结构示意图(剖视);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1-发电机滑环、2-刷架及碳刷组件、3-可带电拆换碳刷的刷盒、4-碳刷、5-恒压卷绕弹簧、6-绝缘环、7-密闭罩、8-封闭腔体、9-吸尘管路、10-螺旋槽、11-碳粉处理装置、12-外壳、13-进风口、14-气体通道、15-静电滤袋、16-风机、17-出风口、18-集尘盒、19-除尘振打电机。
本发明的可带电拆卸的碳刷刷盒及碳粉收集装置,包括发电机滑环1和刷架及碳刷组件2,发电机滑环1和刷架及碳刷组件2之间相对滑动,刷架及碳刷组件2作为向转子上的励磁装置提供励磁电流的装置,包括若干个可带电拆卸的碳刷刷盒3,可带电拆卸的碳刷刷盒3的前端是碳刷4,碳刷4后端设置有恒压卷绕弹簧5,碳刷4与发电机滑环1相接触,恒压卷绕弹簧5给碳刷4一个压力,使碳刷4的前端与发电机滑环1保持良好接触。在上、下排列的两组可带电拆卸碳刷刷盒3之间,设置绝缘环6,以起到良好绝缘效果。为了减轻碳刷4的前端与发电机滑环1之间的摩擦,减少碳粉数量,在发电机滑环1上设置螺旋槽10。可带电拆卸碳刷刷盒3是本申请人于2002年8月14日申请的专利,专利号为ZL02276135.7,作为现有技术,不作进一步说明。
在刷架及碳刷组件2周围,设置密闭罩7,密闭罩7将刷架及碳刷组件2包围、密封起来,尤其是将碳刷4与滑环1相接触部件包围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的封闭腔体8,封闭腔体8的作用是收集碳粉尘,避免其四处飞扬,污染发电机和周围的空间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宏伟,未经张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8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