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灶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8383.1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祥林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农劲风 |
地址: | 53720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灶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头装置,尤其是一种节能灶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基本普及燃气灶具,大多数都是大气式灶具,灶头是双环火,大气流燃烧方式,经长时间燃烧,金属灶头容易变形,燃烧不充分、离焰、黄火、火温低、燃气和空气不能混合、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排放;用起来很不舒心。但灶具外壳却完好无损,又没有必要更换新灶具,有一种“用之乏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市场上的垂直式灶头,其结构包括:输气管、灶头、灶头座和平面状的火盖,灶头的整体结构多为T形;其缺点在于:液化气直接喷到火盖上而液化气与火盖内底的接触角度为90度,大大阻止火焰散出火孔,热能效果不显著;散出来的火焰不充分且没有力度,浪费大量的热能;在关闭燃气或燃烧不足的情况下,常常出现回火的现象;
燃气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燃气价格高,液化气换气麻烦,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和经济负担。但是,现有的燃气灶具存在自身的结构原因,灶体散热大,热效率低,燃气燃烧不充分,浪费气体而且厨房温度高等缺点困扰着用户。人们急切盼望有一种既能节约燃气,又能改善厨房环境的新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节能灶头装置,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节能灶头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内设有混气筒,底座经混气筒与灶 身活动连接,混气筒与风门固定连接,风门通过喷气芯与输气管固定连接,节能灶头装置还包括:内火盖、灶身、外火盖和灶头:
灶身:灶身的下底设有入口,灶身的上端设有圆环状的L形凹槽,灶身的中部呈上宽下窄的圆台状,沿着中部的前后左右方向对称设有多个穿透灶身壁体的外窜风孔,两个外窜风孔之间设有凹状的出气道,出气道的下端与入口固定连通,出气道的上端通过出气道出口与L形凹槽固定连通;
灶头:外设有尖端的灶头的底部呈圆锥状,沿着底部的前后左右方向对称设有多个穿透灶头壁体的内窜风孔,内窜风孔外形呈斜切突出状,内窜风孔之间设有凹槽,各道凹槽在尖端周围的位置固定连通;灶头上部的外周设有凸槽,对应凹槽的凸槽上固定安装有挡板;灶头中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内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与底部固定连接的位置沿着尖端的圆周设有多个散气孔,散气孔与设于固定柱周围呈圆柱状的集气口固定连通;出气口通过凹凸槽与外设有多个第二出气孔的内火盖活动连接;
灶身通过L形凹槽、凸槽与灶头活动连接;内窜风孔对应套入外窜风孔内活动连接,凹槽对应活动连接在出气道上面,出气道出口上面设有挡板,底部边线与灶身的中心轴线夹角设为140~150度,外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的外火盖通过凹凸槽同时与灶身、灶头的顶端活动连接。
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呈圆形或方形,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均匀设于火盖上。
入口的上端两边对应固定安装有下固定板,内窜风孔的底端设有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对应活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节能灶头装置,不仅 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安装容易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
本产品采用上火角度140度散出火孔,燃气一步到位散到火孔,可让火焰散开度达到较佳的效果,底座设有适当的风门和灶头上的窜风孔使燃气燃烧达到理想的效果,可避免出现回火的现象;火盖边上设有小的出气孔和中间部位也设有圆形的出气小孔,能让燃气燃烧得更充分。该实用新型技术较先进、节能猛火、质量优良,节能、环保效果较显著,更换使用方便;可节能40%--50%之间,意味着一瓶气可抵两瓶气使用,还减少了废气产生,降低了灶前温度,热工指标和环保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灶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灶身与灶头组合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灶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祥林,未经曾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8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