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混凝土绕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8310.2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林;谭代强;梁国江;唐程;陈宝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连续 工字钢 接头 混凝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到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上,防混凝土绕流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在地铁、房建等大型深基坑工程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是指多个单元墙体通过接头连接起来的地下构筑物,在施工时,由于工艺的原因,通常要先进行一期单元槽段的施工,然后再施工二期单元槽段,一、二期单元槽段常通过工字接头连接;在一期单元槽段混凝土浇筑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流入二期单元槽段范围,传统方法为在工字钢接头处填充泡沫材料和砂包。填充泡沫材料和砂包需要耗费大量的的劳动力,施工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大量的泡沫材料使用一次以后就作废,非常浪费,且泡沫材料难以降解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字钢接头防混凝土绕流装置,该装置不仅能防止混凝土流入二期单元槽段范围,而且可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泡沫材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混凝土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与工字钢接头相插接的矩形柱及与接头处桩孔相顶压的定位柱,所述矩形柱与定位柱相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与矩形柱的连接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翼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形的直径与接头处桩孔的内径相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翼板为由矩形柱分别向两侧延伸而成的连接片,定位柱与连接片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翼板为单独的一块板,矩形柱与定位柱分设在板的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创造设计的运用到地下连续墙的工字钢接头防混凝土绕流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操作,不仅能防止混凝土流入二期单元槽段范围,而且可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泡沫材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期单元槽段所采用的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及一期单元槽段钢筋网片安装到图3所示槽内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一期单元槽段浇筑完混凝土并拔出本发明实施例后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发明的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混凝土绕流装置,包括能够与工字钢接头相插接的矩形柱1及与接头处桩孔4相顶压的定位柱2,所述矩形柱1与定位柱2相连接,在所述定位柱2与矩形柱1的连接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翼板3。
进一步参照图3、图4、图5,上述定位柱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形的直径与接头处桩孔4的内径相当;因为在建筑施工时,一、二期单元槽段之间的接头处的桩孔4的横截面通常都是设置成圆形,因此,把定位柱2的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一方面可方便本装置的套装和抽离,另一方面可使该装置与工字钢接头5和桩孔4贴合的更加紧密,进而更加有效的防止混凝土绕流。
进一步,上述翼板3为由矩形柱1分别向两侧延伸而成连接片,定位柱2与连接片相连接,且该连接片延伸至定位柱2的外侧,套装时可直接顶压在一期单元槽段形成的槽6的侧壁上,定位柱2与连接片可通电焊或螺纹等方式连接。
当然,上述翼板3也可采用单独的一块板,该板延伸至定位柱2的外侧,矩形柱1与定位柱2分设在板的两侧并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在地下连续墙使用中的施工步骤为:
1、在一期单元槽段施工处设置槽6及接头处的桩孔4(如图3所示);
2、在一期单元槽段设置的槽6内安放一期槽段钢筋网片7和防混凝土绕流装置(如图4所示);
3、浇筑一期槽段混凝土;
4、拔出接头处防混凝土绕流装置,接头位置形成空腔,有利于二期槽段的成槽施工(如图5所示)。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未经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83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