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传感增强膜变频效率的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7963.9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先;姜霖;张大伟;黄元申;倪争技;庄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5 | 代理人: | 宁芝华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传感 增强 变频 效率 测试 方法 | ||
1.一种紫外传感增强膜变频效率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A)首先计算变频效率CE
变频效率是反映荧光粉或荧光粉薄膜发光效率的一个物理量,定义为薄膜表面发生波长转换的紫外光子数与入射到薄膜的紫外光子数之比:
CE表示为变频效率,Photonsemitted表示入射到薄膜表面的紫外光子数,Photonsincident表示薄膜表面发射出的可见光子数;
B)计算薄膜表面入射紫外修正光子数Photonsincident
其中Pin为光功率计示数,λUV为紫外光波长,h为普朗克常量,c为光速;
C)计算出立体角修正数SA
但是对于出射光子数,由于受激发射的光子具有各向同性特性,即发射光并不循着入射光的方向,而只是部分地进入光功率计,所以在计算薄膜表面发射出的可见光子数时,需要考虑未被光功率计测量到的那部分光子数,有很多未探测到的光子,故引入立体角修正因子SAcorrection
其中θ为薄膜发光点发射光线中垂直于光功率计探测面的光线与被光功率计探测面边缘接收的光线的夹角,r为发射点光源到光功率计的距离,φ为方位角;
经公式(3)计算,得到立体角修正数:SA=2πr(1-cosθ) (4)
D)计算出样品表面发生波长转换的紫外光子数Photonsemitted
其中:Pem为光功率计测得的出射光功率,λvis为发射出的可见光波长,h为普朗克常量,c为光速,SA为薄膜表面发射点到光功率计测试面的立体角修正数,T为薄膜透过率;
E)将Photonsemitted和Photonsincident代入公式(1)中求得变频效率C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796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