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复合冒口的铸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7930.4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浦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21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冒口 铸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复合冒口的铸模。
背景技术
在铸造工序中,金属液浇注入铸型后,由于冷却凝固,由液态转为固态,产生体积收缩。当体积收缩得不到金属液补充时,在凝固后,铸件内模数较大的部位会产生缩孔和缩松。对于那些体积收缩较大的铸造合金,这种缺陷经常发生。缩孔和缩松会降低铸件的致密性、减小铸件的有效截面积,使力学性能大大降低,因此必须设法控制凝固,防止缺陷产生。使用冒口,是目前在铸造行业中控制凝固、补偿收缩的最有效、最普及的工艺措施。
在铸造(包括铸铁、铸钢和有色金属的铸造)中使用冒口进行补缩时,冒口还可起到排气的作用,传统的冒口为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台形,见图l,其高度从被铸造的工件项面向上直达砂箱顶面,这种冒口适用于许多形状的工件, 但对于平面面积较大的工件例如板状工件,其补缩、排气能力较差,聚渣能力有限,工件上部易产生夹渣、砂眼、气孔,废品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带复合冒口的铸模,聚渣能力强,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板状工件,成品率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复合冒口的铸模,包括上砂箱、下砂箱、铸腔,还包括补缩浇、冒口,所述铸腔的上顶面上设置有与补缩浇、冒口配套使用的聚渣冒口,该聚渣冒口呈上小下大的锥台形,在该聚渣冒口的上顶面设有窄缝形排气孔直通砂箱顶面。
进一步,所述聚渣冒口为棱锥台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正锥台形的聚渣冒口,聚渣能力强,排气效果好,可以避免或减少铸造后工件表面上的夹渣、砂眼、气孔、从而提高成品率,特别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板形工件以及车轮(例如火车轮)形状工件的铸造,对铸钢工件的效果尤为显著;同时,聚渣能力强,相应可减少工件加工面的预留加工量,其减少量可达传统倒置锥台形冒口加工留量的1/3-l/2。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铸腔 2、浇口 3、传统铸模的补缩冒口 4、上砂箱 5、下砂箱 6、聚渣冒口 7、排气孔 8、分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2所示一翻砂铸模实施例,包括上砂箱4、下砂箱5沿分型面8组成的铸模中设置有铸腔1(该工件为皮带运输机的连轴器),在上砂箱4内设有浇口2和冒3,所述铸腔1的上顶面上设置有与补缩浇冒口2、3配套使用的聚渣冒口6,该聚渣冒口6呈上小下大的锥台形,在该聚渣冒口的上顶面设有窄缝形排气孔7直通砂箱顶面。使用时,通常聚渣冒口6高度为10-50mm,排气孔7宽度为2-6mm。
进一步,所述聚渣冒口为棱锥台形,当然,也可为圆锥台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7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