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婴儿防踢被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7810.4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7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千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G9/00 | 分类号: | A47G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儿 防踢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床上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婴儿防踢被。
背景技术
从出生到大约4周岁,很多孩子睡在婴儿床上,但是冬天家长们总是为了孩子的手脚伸出被子而一晚上不能安睡,不断帮孩子盖被子,不仅大人不能得到好的睡眠,孩子也容易因为身体露出被子而生病。传统睡袋孩子不喜欢使用,因为从未入睡时就被放在狭小的睡袋里,不能自然翻动身体,有束缚感。
发明内容
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防踢被套装,旨在提供一种在孩子未入睡时可以做普通被子,睡着后可简便变更为防踢被的一种婴儿床上用品,可以使孩子和父母均取得良好睡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婴儿防踢被,包括床单和被子,所述床单的左、右、下三边均设有至少两个扣眼,所述床单靠近床头的两侧均缝接有附片,所述附片的下方内层均设有两个扁扣;所述被子的左、右、下三边均设有与所述床单的所述扣眼一一对应的扁扣,所述被子靠近床头两侧均设有与所述附片的所述扁扣一一对应的扣眼。
进一步的,所述附片与所述床单上部重合处缝合,其余三边不缝合。
进一步的,所述婴儿防踢被还包含一枕头。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此床单共分为两层,下面一层为普通床单,上面一层为两个附片。附片是和床单同等材质的小布片,实线位置和床单相连,虚线位置与床单分离,可以翻起或放下。椭圆形的位置用来放婴儿的枕头。而圆形的是个孔洞为扣眼,黑色圆点为小扁扣,被子宽度比床单略宽,长度略长,这样扣子与扣眼一对一相扣的时候,两手和脚的位置,可以将被子折进去,防止手脚外露。
当婴儿没有睡着时,被子和平时一样放置,婴儿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因为附片向上翻起(可反折在床单下面,防止婴儿用手翻下);而扣子都在被子的外面,不接触婴儿皮肤。
当婴儿睡着之后,将附片放下,扣眼和扣子相扣,附片覆盖在被子之外,可以很好地固定婴儿的头部,防止婴儿手从上面伸出。将两侧被子和底端向内折入,分别将扣眼与扣子相扣,防止婴儿手和脚从被子里面钻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孩子未入睡时可以做普通被子,睡着后可简便变更为防踢被的一种婴儿床上用品,也具有预防孩子夜间着凉的功能,可以使孩子和父母均取得良好睡眠。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床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附片与床单连接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的被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未使用时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床单,2、被子,3、扣眼,4、附片,5、扁扣,6、枕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和图3所示,一种婴儿防踢被,包括床单1和被子2,所述被子2周边通过若干个扣眼3与所述床单1周边重叠扣紧,所述床单1靠近床头的两侧均缝接有附片4,所述两片附片4的下方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扣眼3与所述被子2扣紧。
参见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附片4与所述床单1外侧边重合处缝合,内侧不缝合,起到给孩子肩膀保暖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婴儿防踢被还包含一枕头5。
参见图4所示,当婴儿没有睡着时,被子和平时一样放置,婴儿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因为附片向上翻起(可反折在床单下面,防止婴儿用手翻下);而扣子都在被子的外面,不接触婴儿皮肤。
当婴儿睡着之后,将附片放下,扣眼和扣子相扣,附片覆盖在被子之外,可以很好地固定婴儿的头部,防止婴儿手从上面伸出。将两侧被子和底端向内折入,分别将扣眼与扣子相扣,防止婴儿手和脚从被子里面钻出。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78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