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110)型硅片表面自上而下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7805.3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8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金钦华;俞骁;李铁;王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10 硅片 表面 自上而下 制备 纳米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上而下制备单晶硅纳米结构的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在(110)型硅片表面自上而下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属于纳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纳米结构因为常常表现出与其宏观状态下不同的特性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人们希望通过对纳米结构展开诸如电学、热学、光学以及力学等性能的研究,从而能更好的理解纳米尺度下的各种效应,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材料微观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且因此设计制造出具有更优异性能的应用器件。
目前制备纳米线的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自下而上的方法(bottom-up)(Xia Y.,Yang P.,Sun Y.,W,Y.,Mayers B.,Gates B.,Yin Y.,Kim F.,Yan H.,One-Dimensional Nanostmctures: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 Applications,Adv.Mater.,2003,15,353-389.),即通过聚集原子、原子团,定位(或者随机)生长出所需材料的纳米结构,包括各种化学催化生长技术。第二类是自上而下的方法(top-down)(Juhasz R.,Elfstrom N.and Linnros J.,Controlled fabrication of SiNWs by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and electrochemical size reduction,Nano Lett.,2005,5,275-80.),即通过定位去除材料上不需要的部分,留下符合设计要求的纳米结构,包括电子束直写、深紫外光刻等纳米刻蚀技术。自下而上制备工艺原理简单,但需要专用的生长设备与技术条件,而且往往生长形状随机性较大,在与功能器件的集成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自上而下制备纳米结构对于功能器件结构具有很高的定位性以及尺寸形状可控性,但常规的制备工艺往往昂贵费时,也不甚适用于微纳集成工艺。
近年来,利用(100)SOI硅片表层硅的各向异性湿法腐蚀形成的单晶硅倾斜表面的氧化,形成尺度小、准直性好的掩模,或用倾斜刻蚀槽形结构内 金属薄膜形成纳米线宽的掩膜,从而制备出线径仅为几十纳米的单晶硅纳米线是新发展的巧妙的可实现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硅纳米线的技术[1]刘文平,李铁,杨恒,焦继伟,李昕欣,王跃林,基于MEMS工艺制作的硅纳米线及其电学性质,半导体学报,2006,27,1645-1649;[2]Hien Duy Tong,Songyue Chen,Wilfred G.van der Wiel,Edwin T.Carlen,and Albert van den Berg,Novel top-down wafer-scale fabrication of single crystal silicon nanowires,Nano Lett.,2009,9,1015-1022。但这种方法所需的SOI硅片材料昂贵,制备成本较高,制备对象往往也只是单一的纳米线结构,因此,本发明拟从另一角度提出一种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试图用更低成本、更多样化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必将具有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7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女性漏斗排尿器
- 下一篇:一种可调高度的花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