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轧带钢浪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及其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96386.1 | 申请日: | 201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凯;徐世帅;阎东宇;刘威;白雪莲;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8/02 | 分类号: | B21B38/02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轧 带钢 缺陷 在线 检测 方法 及其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钢分卷线浪形在线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轧带钢浪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及其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带钢浪形缺陷是热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板形缺陷,目前该缺陷可以通过精轧机组出口板形仪进行现场跟踪监测,但当钢板经过后续层流冷却工艺和钢卷本身余温自回火后,板形浪形缺陷会发生没有规律的不确定性变化,为掌握板形缺陷的数据,必须上分卷线进行人工测量,只有对浪形缺陷提前进行预判,才能保证后序平整过程中的平整效率和平整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轧带钢浪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及其测量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热轧分卷线上增加在线浪形缺陷测量,给操作人员提供板卷的浪形缺陷信息,使分卷操作人员可提前预判进行平整调整,提高平整效率和平整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轧带钢浪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在热轧分卷线入口侧带钢上方固定位置设置浪形缺陷测量装置,该装置设有一摆杆,随着热轧带钢的移动,摆杆端部在带钢上滑动,通过测量摆杆的偏转角度,即可计算摆杆端部所在位置的浪形高度,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当带钢头部穿带通过轧机后,启动浪形缺陷测量装置,摆杆端部落在带钢表面并沿带钢表面滑动,当带钢表面平直时,整定摆杆的偏转角度为45°;
2)当带钢出现浪形后,摆杆的偏转角度发生变化,测量该偏转角度值为θ;
3)根据公式h=Rcos45°-Rcosθ可近似计算浪形高度h,其中R为摆杆长度mm。
一种浪形缺陷测量装置,包括轴套、主轴、电机、电阻式角度测量仪、摆杆和滑套,轴套内同轴设有主轴,主轴上设有电阻式角度测量仪,主轴端部设有皮带轮一通过皮带与电机轴端皮带轮二相连,主轴与摆杆一端相连,摆杆另一端设有滑套。
所述电阻式角度测量仪的测量范围为0~90°。
所述摆杆长度与摆杆端部滑套直径比大于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热轧分卷线上增加在线浪形缺陷测量装置,能给操作人员实时提供板卷的浪形缺陷信息,使分卷操作人员可提前预判进行平整调整,提高后序平整工序的平整效率和平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套 2-主轴 3-电机 4-电阻式角度测量仪 5-摆杆 6-滑套 7-皮带轮一 8-皮带 9-皮带轮二 10-带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是本发明一种热轧带钢浪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实施例结构示意框图,在热轧分卷线入口侧带钢上方固定位置设置浪形缺陷测量装置,该装置设有摆杆5,随着带钢10的移动,摆杆5端部在带钢上滑动,通过测量摆杆5的偏转角度,即可计算摆杆5端部所在位置的浪形高度h,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当带钢10头部穿带通过轧机后,启动浪形缺陷测量装置,电机3旋转,摆杆5由水平起始位下落,摆杆5端部落在带钢10表面并沿带钢表面跟随滑动,当带钢10表面平直时,整定摆杆5的偏转角度为45°;
2)当带钢10出现浪形后,摆杆5的偏转角度发生变化,测量该偏转角度值为θ;
3)根据公式h=Rcos45°-Rcosθ可近似计算浪形高度h,其中R为摆杆长度mm,摆杆5长度与摆杆端部滑套6直径比大于200,实施例中,取R=1000mm,滑套6直径5mm,当θ为60°时,则h=707.21-1000cos60°=207.21mm,滑套6直径5mm相对于摆杆长度可忽略不计;
上述一种浪形缺陷测量装置,包括轴套1、主轴2、电机3、电阻式角度测量仪4、摆杆5和滑套6,轴套1内同轴设有主轴2,主轴2上设有电阻式角度测量仪4,随着主轴2角度变化,电阻也随之变化,对应测量电流也成比例变化,主轴2端部设有皮带轮一7通过皮带8与电机3轴端皮带轮二9相连,主轴2与摆杆5一端相连,摆杆5另一端设有滑套6。电阻式角度测量仪4的测量范围为0~90°,水平位为起始位。当摆杆5长度与摆杆端部滑套6直径比大于200时,滑套6直径对于最终浪形缺陷h计算值的影响可忽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6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