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置安装支承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4710.6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5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杉原良平;龙田成示;井场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C9/04 | 分类号: | G02C9/04;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安装 支承 构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于2010年10月1日提交的日本申请No.2010-224207、No.2010-224171和No.2010-224176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置安装支承构件,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可佩戴装置安装到眼镜架的支承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将可安装到眼镜架上的图像显示装置或小型摄像机用作可佩戴装置。对于将这种可佩戴装置安装到眼镜架上的方法,下述方法是已知的。即,例如,如在US 4753514A中公开的,已知这样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装置中配置有夹子以便通过夹子夹住眼镜架,以藉此安装该装置。如在JP 2001-522064A中公开的,已知另一种方法,其中该装置通过螺钉连接到眼镜架以藉此安装该装置。此外,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安装支承构件,其中,待安装的装置配置有夹子部,以便通过夹子部来夹住镜片,以藉此保持该装置(例如,见JP 2008-244658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在US 4753514A和JP 2008-244658A中公开的,在通过使用夹子将装置安装到眼镜架或镜片的方法中,夹子需要具有足够强劲以将装置固定到眼镜架的弹簧力。然而,具有这种强劲弹簧力的夹子难以被操纵。此外,即使装置借助于具有强劲弹簧力的夹子被设法附连到眼镜架上,稳定性仍然不够,会令人担心在使用期间由于不可预期的接触等引起装置容易地从已附连的状态移位或该装置脱落。
同时,在如在JP 2001-522064A中公开的使用螺钉以将装置安装到眼镜架上的方法中,附连和移除螺钉是麻烦的。
此外,在US 4753514A和JP 2001-522064A公开的任一种方法中,存在这样的担心:取决于供安装装置的眼镜架的眼镜腿部分(眼镜腿)的形状,该装置绕沿着眼镜架的眼镜腿部分的延伸方向的轴线意外地旋转。
鉴于前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安装支承构件,所述装置安装支承构件能够容易地将可佩戴装置稳定地安装到眼镜的一侧上,而不需要对眼镜架进行任何特定配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总体上如下配置。
(1)一种用于将可佩戴装置安装到眼镜架的装置安装支承构件,该装置安装支承构件包括:眼镜附连部分,所述眼镜附连部分具有待压紧到眼镜架的眼镜腿的第一压紧部分;支承框架部分,所述支承框架部分将被附连有可佩戴装置,所述支承框架部分从眼镜附连部分大致平行于眼镜架的眼镜腿而延伸;以及头部抵接部分,所述头部抵接部分被联接到支承框架部分并且将被抵接至佩戴者的头部,其中:支承框架部分被设置在眼镜架的眼镜腿的外侧;头部抵接部分被设置在眼镜架的眼镜腿的内侧并且防止绕眼镜腿旋转;以及,支承框架部分和头部抵接部分借由支承桥部彼此联接,所述支承桥部骑跨眼镜架的眼镜腿。
(2)根据上述项目(1)所述的装置安装支承构件,其中:头部抵接部分具有枢转点部分,所述枢转点部分与眼镜架的眼镜腿接触;以及,当附连有支承构件的眼镜架由佩戴者佩戴时,头部抵接部分被佩戴者的头部推到外侧,使得第一压紧部分从眼镜腿的外侧到内侧地被压紧在眼镜架的眼镜腿上,其中枢转点部分用作枢轴。
(3)根据上述项目(1)所述的装置安装支承构件,其中:第一压紧部分和/或枢转点部分呈模仿眼镜架的眼镜腿的侧表面形状的形状。
(4)根据上述项目(1)所述的装置安装支承构件,其中:眼镜附连部分的第一压紧部分布置在眼镜架的眼镜腿的内侧;头部抵接部分具有将被压紧到眼镜架的眼镜腿的内侧的第二压紧部分;眼镜附连部分还具有外侧附连部分和附连桥部,所述外侧附连部分被联接到支承框架部分并且布置在眼镜架的眼镜腿的外侧,所述附连桥部用于跨越眼镜架的眼镜腿而联接第一压紧部分和外侧附连部分;当支承构件被附连到眼镜架时,支承框架部分施加弹性力,以便使得第一压紧部分从眼镜架的眼镜腿的内侧到外侧地被压紧到眼镜腿上,以及使得所述第二压紧部分从眼镜架的眼镜腿的内侧到外侧地被压紧到眼镜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4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CK/NACK捆绑
- 下一篇:蓄电池组容量学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