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下肢褥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4439.6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7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燕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9/00;A61P17/00;A61K35/36;A61K35/58;A61K33/10;A61K33/26;A61K35/24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左建华 |
地址: | 250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下肢 褥疮 中药 洗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下肢褥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下肢褥疮,一般采用磺胺类及抗菌素。①采用磺胺甲恶唑患者引起胃肠道反应、结晶尿、血尿、皮疹、药热及白细胞减少。②羧苄西林: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大剂量给药后可引起神经毒反应、肺水肿;用药期间可出现短暂性氨酶升高与粒细胞减少。③应用卡那霉素:对听神经和肾脏均有毒性,前者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后者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等。④采用青霉素:用前必须做皮试,阳性者禁用。因为青霉素易发生变态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最危险的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做皮肤试验的当时,极少数可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后者称迟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下肢褥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褥疮发生的原因:1、病员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体位,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消瘦、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水肿等。2、皮肤经常受潮湿、磨擦等物理性刺激(如大小便失禁、床单皱折不平、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3、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4、全身营养缺乏,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长期发热及恶病质等。褥疮的易发部位多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胳隆突处,如脊椎体隆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髁,足跟部等处。俯卧时还可发生于肋缘突出部,膝部等处。
病因病机:由于下肢受压或摩擦,血液运行缓慢或受阻,而发本病。
临床表现:下肢受压后局部皮肤暗红,继而出现一破损面,很快形成黑色溃疡,四周的皮肤肿势平塌散漫,腐肉脱落,形成溃疡,经久不敛,有的自觉疼痛,有的不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它的技术方案为:取白花丹9重量份、白花蛇6重量份、丝瓜络9重量份、地桃花6重量份、老鹳草3重量份、关白附3重量份、寻骨风6重量份、防已9重量份、红毛七3重量份、伸筋草6重量份、青风藤9重量份、委陵菜6重量份、狗脊9重量份、闹羊花6重量份、草乌头9重量份、草石蚕3重量份、五灵脂6重量份、三七3重量份、大蓟6重量份、山茶花9重量份、小蓟3重量份、天香炉6重量份、艾叶3重量份、仙人掌6重量份、仙鹤草6重量份、白及3重量份、伏龙肝3重量份、血余6重量份、羊蹄3重量份、花蕊石6重量份、苧麻根6重量份、茜草根3重量份、荔枝草9重量份、蜀葵花6重量份、墨旱莲6重量份、独活6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将以上37味中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下肢褥疮的中药洗剂。
该发明的优点是:本方37味中药,在药店均能买到,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避免了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白花丹、白花蛇、丝瓜络、地桃花、老鹳草、关白附、寻骨风、防已、红毛七、伸筋草、青风藤、委陵菜、狗脊、闹羊花、草乌头、草石蚕,以上16味药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消肿、解毒消疮、定惊止痉、祛风攻毒、通经活络、生肌排脓、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散寒祛湿、理气止痛、舒筋活络、下气除湿、蛇串疮、止痒、解毒疗疮之功效。在治疗下肢褥疮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
五灵脂、三七、大蓟、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伏龙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墨旱莲,以上19味药具有活血止血、健脾消积、活血消肿、散瘀止痛、散寒止痛之功效,在治疗下肢褥疮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
独活:辛、苦,温。入肾、膀胱二经。辛湿解表、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消痹散肿、燥湿止痒。这味药能引领诸药到达病灶部位,发挥治疗作用,故为佐药。
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燕,未经陈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4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