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高硫焦制备预焙阳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4266.8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聂智良;江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2 | 分类号: | C25C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7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高硫焦 制备 阳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素阳极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高硫焦制备预焙阳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预焙阳极作为电解铝的阳极材料,在铝电解槽中起导电和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作用,预焙阳极的质量好坏对电解槽的稳定运行影响很大。
石油焦作为预焙阳极生产的主要原料,一般占阳极重量的65%左右,对预焙阳极的质量起决定作用。硫含量是评价石油焦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硫含量>3%的为高硫焦。
高硫焦的特点是结构疏松多孔,强度较低,容易破碎,堆积密度低。而且煅烧时由于硫分的大量析出,引起“晶胀”效应,导致石油焦体积膨胀,孔隙率增加,煅后焦结构更加疏松。低硫焦经1300℃煅烧后真密度在2.06-2.08g/cm3,堆积密度在0.76-0.84g/cm3。高硫焦在同样条件下煅烧后真密度在2.03-2.05g/cm3,堆积密度在0.72-0.80g/cm3。当混合焦的硫含量从1.5%增加到3%时,成型的生块体积密度从1.62-1.65g/cm3降低到1.60-1.63g/cm3,焙烧时产品裂纹率增加5-10%,预焙阳极比电阻从52-55μΩm升高到55-58μΩm。
而目前,国内生产石油焦的原油硫含量逐年上升,导致石油焦硫含量增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天津和金岭等地高硫焦硫含量已高达7%。因此在不影响阳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高硫焦对预焙阳极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影响阳极质量,用高硫焦制备预焙阳极的方法,有效解决了由于高硫焦孔隙率大、强度差特性引起的成型生块密度低,焙烧时产品容易裂纹,电阻率增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高硫焦制备预焙阳极的方法,将高硫焦单独煅烧后磨制成粉料,包括以下步骤:
A、在回转窑中用1250-1350℃单独煅烧含硫量为3-5%的高硫焦,存储在高硫焦专用煅后仓;
B、将煅后的高硫焦制成粉料;
C、将硫含量在3-5%的粉料按正常生产工序进行配料,原料中S/Ca的重量比为(36-62)∶1。
优选地,上述步骤B包括:
B1、将高硫焦中碎成粒度为20mm以下的颗粒;
B2、将颗粒经球磨机磨制成粒度小于200目占高硫焦重量比65-75%的粉料。
优选地,步骤C中:S/Ca的重量比为(40-50)∶1。
优选地,步骤C中:S/Na的重量比为(130-210)∶1。
优选地,步骤C中:S/Na的重量比为(150-200)∶1。
优选地,还包括将步骤C得到的所述原料进行混捏、成型、焙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解决成型生块密度低的问题:首先用高温单独煅烧高硫焦,使C-S化学键断裂,重排焦炭结构;将疏松多孔的高硫焦磨成细粉,消除高硫焦孔隙率大的缺陷,避免了孔隙率较大的煅后高硫焦作为骨料而导致的阳极质量恶化;并能在混捏时与煤沥青充分混合,焙烧后形成硫分较高的粘结相,由于硫在煤沥青分子结构中能起到桥接作用,焙烧过程沥青的结焦值可以从55-60%提高到58-63%;使生块体积密度稳定在1.62-1.65g/cm3,焙烧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预焙阳极电阻率稳定在52-55μΩm;
2、提高阳极抗氧化性能:a、石油焦中含有的Na、Ca、V等微量元素可提高焦炭的空气反应活性,降低阳极使用寿命,增加阳极掉渣掉块现象,而硫不参与C和O2的反应,而是与金属杂质结合,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则可抑制住前述微量元素的活性;因此,在Na、Ca含量一定的前提下,高硫焦可降低预焙阳极的质量损失率,延长阳极使用周期;b、使用磨成粉的高硫焦,可以增加中间相的抗空气和CO2反应能力,降低阳极被选择性氧化的程度,阳极CO2反应残余率从76-82%增加到80-86%,空气反应残余率从64-70%增加到72-80%;
3、减少污染:高温单独煅烧高硫焦,使部分硫挥发排出,对烟气中的SO2单独处理,避免其对余热热媒锅炉内的管道、脱硫除尘设备以及引风机叶片等的腐蚀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4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